该留言发表于 2002-08-10 09:31:56, 来自61.177.220.193
大洲
沐矶和他的诗词
1998年晚秋的一天,我去市人民保险公司,与公司经理沐矶商谈举办人民保险杯好书伴我行读书征文活动的事宜。那天巧的是,副刊上登了他的一首小诗。于是谈完正事,就抒闲情。
实话实说,那首题为《送友人》的诗,如果不说是他写的,我并不看好。浅白如话,格调不高,无甚新意,不过一顺口溜而已。但这诗最终能引起我的兴趣,并且还为此说了一些好话的原因在于,身在商场官场中的他,竟有此闲情逸趣?或者说,在他的心灵深处,还葆有着那么一片难得的文学净土和难得的向善向美向真之情,实属难能可贵。我还记得,当时的副总编给他改了最末的一句,他竟为此耿耿于怀,大为不满。这种执着认真的精神更令我对他刮目相看。这不是固执或者自恋,言辞间争执的是对诗艺的追求。
于是我对他说,你这诗虽然短小,虽然词白意浅,但也清新宜人,虽是白描,但写人如画,情态毕现,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作者对普通人的尊重与关怀。看得出,文字功底很好,有才情,有诗心,常写写,会写得更好。
没想到,我的话令他大为感动,感动得他从写字台最下方的抽屉里,拿出了据说是从不示人的笔记本来,让我看看他的其他作品,确切的说,是他填的词,三首《江诚子》!
当然,他对我的信任,倒不仅仅是因为我的这一番“花言巧语”,以及因此而与他迅速拉进了感情距离。其实在这之前就与他相当熟了。都是在小城市里长大的,父母一辈都有来往,我虽长他四岁,但我的三弟与他要好,我也就跟着认识了。他那时人长得水灵灵的,号称“金童”,而且很喜欢文学,我在上中学时就对他有很深的印像,但“亲密接触”,却没有机会。但现在,他自己敞开了心灵之窗,邀我步入他的精神世界,并且从此,成为挚友。
(之一,待续)
- 站长回复: 大洲先生:
您写的水分太多,我都不知道怎么给您写回复了。罢了、罢了!!
- 2002年08月10日 12:00:00
该留言发表于 2002-08-09 04:48:20, 来自61.147.14.134
流言
喜欢笔尖触纸的感觉,电脑给我的感觉是冷冰冰的,有些美妙的感觉在敲键盘是跑掉了所以昨天先生您看到的仅是一纸空白!!今天的风有些许秋意,天阴阴的,适合读您的词,不知是先生的词呢,还是着雾着雨的天,这心情竟如湿透的绢丝,拧出水来似的
- 站长回复: 流言先生:
是天地、诗词、人心三者统一才有此心绪。我写了一首《立秋》的七绝,不知道先生看了没有?可能,您读了以后,心情更加烦闷。
- 2002年08月10日 12:00:00
该留言发表于 2002-08-09 01:11:45, 来自61.188.245.73
影
先生周末愉快。
今天到此,有一种拨开云雾见蓝天的感觉,不过,还待续。
中午非常的闲散:在单位伙食团吃饭,那里可是欢声笑语的地方。辛苦了一上午,在团里悠闲自得的吃饭,谈笑,看动画片,可谓是其乐融融,体现了大家庭的温馨。饭后,办公室里泡杯茶,眯眼休息,不亦休闲否?
秋送走了夏的炎热,人的烦躁,带来了凉风,细雨。大自然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我想先生一定事业蒸蒸日上,诗词丰富你的草庐,八面来风吹过来,先生一定笑容满面。
- 站长回复: 影先生:
您让我想起了吃饱就睡的什么。。。。
秋天虽是丰收的季节,过后就是万物萧条的残酷环境,想来,真是让人心寒。
- 2002年08月10日 12:00:00
该留言发表于 2002-08-07 11:40:52, 来自211.163.101.45
板桥
远离尘世躲浮华
误入草庐赏菊花
遍访陶翁终不得
且听清照煮新茶
- 站长回复: 板桥先生:
缘何躲避世繁华?
盛夏草庐无菊花。
南山陶翁已作古,
易安居室剩残茶。
- 2002年08月07日 12:00:00
该留言发表于 2002-08-07 08:38:44, 来自218.27.89.15
云梦
欲知细雨清凉夜,
缘何云梦眠难成。
惟待他日重聚首,
觥觞交错道心声。
- 站长回复: 不知何日能聚首?
推杯换盏听心声。
- 2002年08月07日 12:00:00
该留言发表于 2002-08-05 12:53:54, 来自218.24.67.48
半缘
http://www.wwwiso.com/home
* 不记得在这间闲雅的草庐间漫步过几回了,每次都是在经意中轻轻的来,轻轻的走,不想留下任何足印,不为别的,只恐自己无谓的烦躁与喧嚣扰了这草庐的宁静,其实更担心的是由于自己的未能免于流俗而不能融入这“心远地自偏”的草庐。
* 然而,几次受邀于沐矶先生,只得信手涂上几笔,权当是作为自己几次来而往返,来而弃笔的解释吧。
* 顺便问一下,这草庐中是否也有位诸葛呢?
* 诚望拜会!
- 站长回复: 半缘:
你好。
既然是你经意的流连于草庐,柴扉的阶前已经留下了你的足印,只不过,你是久居喧嚣的都市,对处于偏僻地远的草庐的宁静难以适应而已。几番诚邀先生留下墨宝,然先生仅仅是信手涂上几笔,甚觉遗憾。
诸葛的草庐在南洋的卧龙岗,沐矶的草庐在江苏邳州,两地相隔千里。先生到这里拜会诸葛,是否走错了呢?难怪你轻轻的来,轻轻的走。
- 2002年08月06日 12:00:00
该留言发表于 2002-08-05 12:47:29, 来自61.188.245.73
影
先生:难得再同你讨论那钱和机器了,反正说不赢你。象你说的那样,我快成了制假的人了。
我本以为不会再热了,可是,却又是三十五度的高温。也许是你的那首诗感动了上天,让俺再享受一下蚊子的盯咬吧。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诗的含义来。
上游地区植物覆盖率已经相当高了,所以下游三角州才会很平安无事。。。。。。
- 站长回复: 好,现在不与您讨论钱的问题了。那讨论天气?
- 2002年08月05日 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