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矶 发表于 2005-08-11 22:18:02 浏览次数:12791 初 秋

连绵细雨未曾休,
漫打纱窗暗起愁。
晓看阶前怜落叶,
秋风悄入夜邳州。

 

网友品评:

  1. 2005-08-12 12:25:43老麻

    一叶知秋。

  2. 2005-08-12 10:13:04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母鸡吃了那么多的粮食,也该下几个蛋了吧?

  3. 2005-08-12 01:30:56子巍

    盛夏 (子巍) 叽喳蝉叫上枝头, 破窗穿入燥心忧. 今昔日照存迥乎? 却是丹心溢小楼。

  4. 2005-08-12 06:48:41路畔紫薇

    七绝 秋老虎 细雨连绵突然收 骄阳晒窗热昏头 晓起出门买菜去 树下小狗吐舌头

  5. 2005-08-12 09:24:52女子

    绵、细、休、漫、暗、愁、怜、悄,这些淡淡倦倦的字眼,被先生用活了,也用绝了。

  6. 2005-08-13 03:38:51liangzi

    看此诗,感觉先生的作品有了质的转变,他用明净、圆熟的语言,创造了一个高远、清新的意境,全诗清新自如,寓情于景,把初秋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读来爽口惬心,发人意兴,景象宁静、自然、质朴、含蓄,委婉动人,真挚深沉,而又极富生活情趣,具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可以说是“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

  7. 2005-08-16 02:25:30

    秋风秋雨愁煞人。

  8. 2005-08-16 04:34:15萧然

    先生一贯善于遣词造句。此诗经先生精心打造,已入佳境,漫、暗、起、悄的调动,更增添了诗的意境以及诗中人不知由何而暗生的伤感。

  9. 2005-09-08 10:33:18知秋

    自古秋与愁便形影不离,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先生之愁因何而起呢?是那瑟瑟秋风?是那绵绵秋雨?是那飘零的落叶?

  10. 2005-09-13 07:44:06荷下听雪

    文人的秋愁有时候是无来由的,是季节的感应,是秋之气的激发。 “晓看阶前怜落叶”,我真感觉先生有黛玉的敏感和愁思了。

  11. 2005-10-10 08:36:11江艺

    这是一种伤感弥漫的韵律,这是一份婉约散发的气息。一首《初秋》用别开生面的手法构成了心物交感的意境。既是写初秋,便是从细雨写起,因着一场秋雨一层凉之意,却又不落俗套,而随着自然界节气的变化,诗人的神态乃至心理活动,也随之浮现于读者眼前。全诗构思细致而深曲,但却又是脱口吟成、凝炼概括,让人体会到“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首句“绵绵细雨未曾休”,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和渲染,清新自然,仿佛是在自言自语,但正是在这种随意平淡的语调和舒缓从容的节奏中透露出诗人悠然超俗的韵致。“漫打纱窗暗起愁”应为传神之句,让人感受到细雨纷纷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迷蒙的细雨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漫打纱窗却更沁透在诗人的心里,而这雨竟点点滴滴,飘飘洒洒,一直下个不停,作者内心的愁绪也恰似如此,纷至沓来,排遣不尽。此处“漫”和“暗”字用得极好,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诗人因愁绪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接着诗人并没有刻意去描写秋风秋雨扫落叶的具体景象,而是用“晓看阶前怜落叶”交代秋的到来。一夜愁思缠绕,晨起却又见满阶落叶、满径落花,至此愁这种无形的思绪化为了有形的物象,就象那飘洒的秋雨、飘零的落叶,从而使诗人内心的伤秋悲已之情跃然纸上。“怜”字有同病相怜之意,与前句呼应,耐人寻味:唉,自然界如此,人何以堪!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自然流畅。它的内容是单纯的,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请你品评:







登录管理

《沐矶诗文集》电子版

下载电子版

1.请使用Adobe Reader观看

2.电子版下载地址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