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矶 发表于 2004-07-03 09:25:22 浏览次数:13231 游天目山

二00四年五月

绵绵细雨涤山川,
处处清新草木鲜。
嫩笋三分钻破土,
柳杉九丈碧连天。
溪流飞泻龙潭绿,
岭树迭层云海旋。
神往痴凝仙绝境,
修篁幽隐袅炊烟。

 

网友品评:

  1. 2004-07-11 11:09:06江艺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笔法,描绘了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秀丽的天目山风光。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整篇布局远近高低相映,疏密动静相间,天、地、山、水、云、烟、木、竹融为一体,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天目山水墨画卷。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且气韵飞动。读来清新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初春时节细雨绵绵,诗人来到天目山,举目四望,山色旖旎,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绵绵细雨涤山川,处处清新草木鲜”。一个“涤”字既点明经过雨水的冲涤,尘埃落净、山色空明、草木清新,也道出了此刻诗人的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移步观景,俯看,有“嫩笋三分”,仰视,有“青杉九丈”,近观,有“溪流飞泻”,远眺,有“岭树层迭”,诗人从各个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不同风格的天目山风景画面。 “嫩笋三分钻破土”,不仅明示早春季节,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静谧的画面顿时活了起来,让人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脉动。循山前行,画面推进,眼前豁然开朗,景色更为青峻,“溪流飞泻龙潭绿,岭树层迭云海旋。”这是对山水图景更具体的描绘。“飞泻”可见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经“龙潭绿”渲染,那一潭碧水,青杉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眼前,回望远处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飘缈徊旋,岭树忽隐忽现。此处“旋”字尤为精采,写得超凡、飘逸,恍若置身仙境,从而为后联作了铺垫。   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的幽情,托出诗的主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被雨水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神往痴凝仙绝境,修篁幽隐袅炊烟”。修篁,即竹林,诗人正是从天目山这种清新明净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从而引起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神往,并以山水的淡泊来印证自已不惜谢绝仕途而甘隐山林的素愿。

  2. 2004-07-14 05:27:47

    读沐矶《游天目山》感评 河流、山川的秀美,在常人眼里,是快乐、兴奋的象征,赏心悦目后的感觉,自然是心静如湖,人生美丽了。可,在诗人沐矶的眼中,风光无限的山川,绿色掩盖的大自然,固然神秘莫测,但那藏在诗人灵魂里的向往和超脱,自始至终存在于诗人的一举一动里。这些思想恰在这首山水诗里如画卷般慢慢呈现给读者,我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被诗中潜在的诗意所吸引,我们情不自禁地走进诗的意境里,去感受诗人给我们描绘的纯美景致,去品味诗中浓浓的人生哲理。 沐矶来到这充满原始味的天目山,站在高处,看这大自然,更是妙趣横生,美不胜收。近看,瀑布飞溅的水滴清洗着天目山,恰如“绵绵细雨涤山川”晶莹的水滴洁净了山川,润育了草木,天目山于是“处处清新草木鲜”那竹笋也破土而出,把天目山装点得如春如梦,清新的景致让人倍感舒适,一个 “绵绵”、一个“鲜”、一个“钻”一个“破”让眼前的静景,变化多端,静中有动,眼前一片梦幻。眼前的景物被作者描绘的有静有动。当诗人的视限移向远方的时候,天目山的高大奇秀展示在我们的眼前。眺望四周,恰如木矶诗所云“柳杉九丈碧连天”,高大笔直的树木绿了天目山,点缀了蓝天。天与山连,云与水接,分明就是人间仙景。溪流从山间飞泻下了,积成绿潭,润育草木,一如诗句“溪流飞泻龙潭绿”。山水、天地相接相承,真是“岭树层叠云海旋”,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在自然的美景中陶醉了。诗人被自然折服了,不再被世间繁琐事所困扰,在曲径通幽的环境中,我们感受的只是愉悦和爽快。可,诗人却走得很远,不是吗,天目山山高树茂,潭碧瀑悬,景静水动,草木萌发,那从泥土里迸发出来的活力,如永不停息的生命,让诗人心驰神往。 这里才是是诗人向往的归属,幽静而典雅,恬静而舒适,诗人置身于这如此神秘的境界中,发出深沉的感叹“神往痴凝仙境,修 幽隐袅炊烟”。画龙点睛,既不显唐突,又使单纯的山水诗有了更突出的主题,让我们在美景中去感受沐矶先生那铭刻在心的渴望。 神往已经倒出心了渴望,再加一个“痴”字,便把诗人那种根深蒂固的向往表现的淋漓尽致,此诗妙在最后两句“神往痴凝仙绝境,修篁幽隐袅炊烟。” 绝在一个“痴”字上。 诗人沐矶,我认为:风景依旧,有人赏。 不信,你看:风景这边独好。。。。。。 水傍山边河堤行 绿树深处有人声 寻音误走蒙山路 茶香淡淡绕庙宇

  3. 2004-07-19 12:57:16小窗夜雪

    戏说木屐游天目山 沐矶又游天目山 稀疏头发共雨眠 彪形大汉踏细草 鲜笋初露恨太浅 欲随柳杉上九霄 仙女还在山那边 誓绝尘念练打坐 炊烟又叫人吃饭

  4. 2004-07-27 08:12:52梁伟

    初读《游天目山》,感觉该诗出语新奇,清新优美,颇有特色,诗中的山水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充满诗情画意,让人读后心旷神怡,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的纯真情感和独特的感受。再读《游天目山》更感到这首诗构思奇特,格律讲究,语言精炼,声色兼美,首尾呼应,意境含蓄且韵味深远,风格清幽而冷峭秀劲,在景色宜人的无穷喜悦中,还隐隐流露出作者自甘寂寞、自甘淡泊的心境,实在耐人寻味。 沐矶先生在创作该诗时施展了婉约清丽的艺术手法,极其细腻入微地描绘了天目山的美景,将各种景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具体形象;构图设色,生动活泼,动静相映,极具韵致。初语轻快灵动,教人触景生情,浮想连翩,感慨万端。作者以出人意表的想象,写出了天目山的风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感受,即此反映出沐矶先生对自然风景的无限深情,既写了山色之美,又写出诗人沉浸在自然风光中的流连神态,流露出一种闲适、潇洒的超脱情怀,给读者以优美的审美艺术享受,彰显出沐矶先生此类诗作较高的艺术成就,可谓读之不厌百回。“神往痴疑仙绝境,修篁幽隐袅炊烟”,以情结景,含蓄有味,清俊脱尘,使这首诗的艺术氛围更加清幽灵妙,增添了几许幽冷和寂寥,更增加了该诗的无限情韵,表达了作者对天目山的喜爱以及向往山野田园生活,欲想归隐天目山之意。含蓄蕴藉地抒发了作者鄙弃城市上层社会的生活,欣赏、留恋山野朴质生活的情怀,这也许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表白吧!

  5. 2004-08-23 08:42:38南海传人

    我不懂诗,但看了沐矶先生的诗以后,还是被诗中的意境所陶醉。“溪流飞泻龙潭绿,岭树层迭云海旋。”好美得意境,好美的诗句。但总觉得后两句有点消极,望你振作,生活会更美好的。

请你品评:







登录管理

《沐矶诗文集》电子版

下载电子版

1.请使用Adobe Reader观看

2.电子版下载地址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