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矶 发表于 2003-11-19 10:09:05 浏览次数:13278 晨游五泄

瀑布飞悬峭壁间,
奇松秀木蔽青山。
谷幽始觉禅声近,
溪畔坐听流水潺。

 

网友品评:

  1. 2003-11-20 02:35:45照心

    对古诗词,我一直都是闲暇时,偶尔以浏览式的欣赏,真正喜欢的是几年前读了沐矶先生的诗词以后,逐渐的对格律诗词有了兴趣,尤其是每逢先生的新作问世,必是先睹为快。 我一直认为沐矶先生的词比诗写的好,但是,最近拜读了先生的几首七绝以后,这种看法似乎有些转变,特别是这首《晨游五泄》,就更加体会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这句名言的真谛。读这首诗,就好象在观看美丽的风光片,不仅能观其形,还能闻其声,会其意。 前二句写的是视觉效果,且有动有静。高山之水,汇流到五泻,一波五折,飞流而下的瀑布,悬挂在陡岩峭壁上,周围是山峦起伏,奇峰异石,林海茫茫,秀木参天,遮天蔽日,杀是一派浙中秀美迷人的风光。诗的后二句是听觉效果,“谷幽始觉禅声近,溪畔坐听流水潺。”由于早晨山谷的幽深寂静,远处寺庙里的钟声和诵经声,始终觉得是那样清晰,声音显得是是那么近。沿着峡谷的小道前行,也许是诗人走累了,也许是羡慕世外桃源的境地和深谷中的幽禅,也许是对这如诗如画的景色流连忘返,诗人坐在溪畔的的石头上小憩,静静的倾听山涧潺潺的流水,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 沐矶先生凭着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写出了五泄山水的秀美。从先生以前作品的字里行间能够体味到他的无奈,但是,在这首诗里依旧可以看到淡淡的忧伤。

  2. 2003-11-22 09:27:03SG

    读后有“蝉噪林愈静”之感,幽静,华美,自然,流畅.

  3. 2003-11-23 08:42:11小果

    “谷幽始觉禅声近,溪畔坐听流水潺。”这两句我很欣赏。 这幅《山涧‘听禅’图》,意境很美,表达很浪漫,心地很幽静,也很悲凉委婉。它深深的打动了我。

  4. 2003-11-27 10:04:43叹悠

    诗歌是表现人的情操和气质的,所以要想诗格高,必先人格高,只有伟大的人格才能孕育出高超的诗歌。读了《晨游五泄》,觉得特别新颖,罗丹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看出美来。”沐矶先生正是从寻常的景物上看出别人所没有发掘出来的美,而又能完美的把它表现出来。

  5. 2003-11-28 04:58:09江艺

    晨雾滤净尘世的喧嚣,飞流的瀑布冲走心底的浮躁,禅寺的钟声在幽静的山中回荡,黛碧的青山澹人思虑,踏着丛林,沿着溪涧,随心游览,自在休憩,悠然会心,使我们感受到此刻诗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恬淡的心境。

  6. 2003-12-02 03:19:15梁伟

      沐矶先生是一位善于体现个人气质的作者,他在创作《晨游五泄》作品时一定用了作画的构思,点点滴滴铺陈下来,还没让人看明白笔法,满纸的情韵已弥漫开来,淡泊处只似远山庐影,沉静处又如雪后深壑,急切处却见瀑布飞腾,浓妆淡抹总相宜。阅读先生此诗,我们会忘却世间无意义的纷扰,在心中增添无限诗情与爱意,读来令人拍案向往,抚令人心绪澎湃。沉醉于先生的文字中,我们分明感受到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旷达之气:写“神五”飞天而不觉其重,状身边事物而不觉其轻。这是一种历尽沧桑后的宁静与淡远,犹如秋后的山林,雪霁的原路,人生况味溢于笔端。沐矶深挚的性情,绚烂后的淡泊,恰好为我们营造了适宜阅读的空间。   

  7. 2003-12-06 03:35:30宁箭

    绝幽间是绝望处   好久不敢读沐矶先生的诗词,因为读后的感觉太压抑,太悲凉,有点让人喘不开气。但又抑制不住在他每首新诗出笼时先睹为快,因为诗中有着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这首《晨游五泄》问世时,忍不住看了看,原以为这又是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凄惨的婉约诗,但看过以后却让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婉约依然是婉约,但苦涩的味道却淡了许多,读了他的许多诗词,读到这首时,能给人以如释重负的感觉。   五泻没去过,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但读过沐矶的这首诗,就如在这里游过了一次:这是一座幽清新的大山,有陡峭的悬崖,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古木参天,流水潺潺,佛家木鱼的笃笃声,更增加了山谷的幽静,“谷幽始觉禅声近,溪畔坐听流水潺。”,山谷里的幽静、人心的平和跃然纸上,与古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相工异曲之妙。   但最后的二句还是暴露出了沐矶内心世界的秘密,那就是苍凉悲怆,近乎心死。他出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寻芳猎胜,观光觅景,一饱眼福,而是为了寻觅远离尘世喧嚣的人间净地,远离红尘,皈依致善致美大彻大悟的五行之界。至于为何在事业鼎盛之年生出这样的念头,读沐矶以前的诗,就可以看出它的必然联系,因果关系了。

  8. 2003-12-06 08:44:37

    清晨的五泄,翠绿幽静,风光秀美,一种清新的空气吹来,熨平了作者烦躁的心,洗去了先生满身疲惫。那没有雕刻痕迹的五泻山水,引得先生诗兴大发。一首“晨游五泻”,把读者牵进那充满自然之声的美丽景色里,去再次细评诗人的内心世界。五泻的瀑布悬挂在峭壁之间,从谷低看瀑布,瀑布是细细的,长长的,满山全是千奇百怪的树木,和那瀑布一道衬托着蓝天。于是瀑布更显雄伟,青山更显奇秀,山谷更加幽静。作者置身于峡谷中,静静的看着瀑布,赏着蓝天、青松,顿时写诗两句“瀑布飞悬峭壁间,奇松秀木蔽青山。”把五泻的静中之美刻画的入木三分。 作者在这美景里,静静的欣赏,彻底地放松。自己那绷得过紧的弦也慢慢舒缓开来。诗人索性坐于石上,手不停地抚弄身边溪水,在静静的、幽深的峡谷里,放飞思绪,好不悠闲。于是继续写下两句诗“谷幽始觉禅声近,溪畔坐听流水潺。”前后呼应,静中景、动中思,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一个早已有的思想,那就是渴求宁静,与世无争。在幽谷听水潺潺过的时候,诗人却听到“禅声”,一句“ 谷幽始觉禅声近”,让读者明白了诗人的心思,此时,喧闹的都市声没有了,压在肩上的重担没有了,烦恼消失了,那幽静的自然风光,那远离尘世的祠庙声更加清晰,在诗人脑海里荡漾,莫非那声音是先生所向往的?一个“始”一个“觉”一个“禅”一个“静”,分明在给读者提示一个诗人潜在的思想和想法。 读者同样知道,那尘世间的事情和远离尘世的事情之间毕竟有很多的坎坷,所以,诗人才特别彷徨,也特别忧郁,所以,这诗也更有韵味。

  9. 2003-12-12 10:04:24妮诺

    读《晨游五泄》浅感 五泻我没去过,想必身临其境,仍不如读沐矶先生的诗来的优美和享受吧。 诗中你可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壮观,也可领略出中国山水画的奇妙意境。可谓诗如景,诗出画。沐矶先生的诗为我展开了一幅特有的画卷。 我仿佛走进了五泄瀑布。它银波倾泻,犹如白龙出山,凌空飞舞,又似大幅彩幕,珠垂玉坠,白花串串,银光闪闪。进而水跌深谷落水有声,声响如雷,若万马奔腾冲锋陷阵,气势磅礴,令人惊心动魄。又像霏霏细雨,弥漫山间,拍面而来,凉人心肺。还如蒙蒙雾雾,袅袅轻烟,迎朝阳映出道道彩虹变幻莫测。这诗中奇特的风采,气势磅礴的魄力,已令我震魂摄魄,摇动心旌了。 转而又让我又回眸于奇山巧峰,云雾飘杳,怪石峥嵘,沟深谷幽、花木繁茂,古木参天,青峰浴水,溪水潺潺之中。这一切又岂止是丹青妙手所能为之描绘的呢!清晨的五泻步步是景,处处含情。怎不令诗人仿如书中,心无纤尘。 远处,五泄古刹禅寺的悠悠钟鸣与教徒们的颂经声,更让沉浸在清幽绝俗山水中的诗人暂时忘却了红尘凡心,抛开了一切烦嚣,犹求得了一方净土!此刻的诗人已与青山绿水相溶,让山涧溪水潺潺注入心头了…… 此时的诗人,若登佛法旅程,是否又真能求得心的解脱?!

请你品评:







登录管理

《沐矶诗文集》电子版

下载电子版

1.请使用Adobe Reader观看

2.电子版下载地址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