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矶 发表于 2003-09-27 09:19:46 浏览次数:12690 蒙山品茗

四月蒙山着绿纱,
阳光雨润嫩黄芽。
一壶香茗享清趣,
竹下临风赏晚霞。


注:
1、蒙山:今属四川省雅安市的名山县。
2、黄芽:是产自蒙山的一种珍贵名茶。

 

网友品评:

  1. 2003-09-27 11:35:25宁箭

    和沐矶《蒙山品茗》 蒙顶山上绿茶香, 沐矶捧盅细品尝。 香甜苦涩百味生, 恰如当年吻阿黄。

  2. 2003-09-28 08:33:49晓风

    一幅世外桃园清净宜人的美景图!工作繁忙、身心疲惫之余能去蒙山小坐,沏壶清新润肺绿茶细品,真乃仙人的享受!先生你不是在诱惑我们吗???????

  3. 2003-09-28 03:00:23风筝潇潇

    茶和酒是诗人的爱物,常常笔下咏之、于身相伴。与酒相伴时体现的是一种洒脱,与茶相伴时体现的则是一种悠闲。诗人一去蒙山品茗可见其当时的闲情雅致。 清明刚过,谷雨之时,经连日的春雨滋润,艳阳抬头,漫山的绿茶新芽竞露,正如诗人的妙句——“阳光雨润嫩黄芽”。这便是采茶的大好时节,此时的“黄芽”经采茶女巧手采摘制来,便是上好的春茶了。我曾在这个时节去过一处茶山,其时雾气蒙蒙,阳光透过雾霭轻洒下来,在遍山茶绿的衬映下,眼前竟朦胧然,如一帘绿纱。不亲临其境,是无法体会从高处俯瞰,视野里呈现出一片如梦如幻般绿的妙处,诗人一句“四月蒙山着绿纱”便是真实写照。 带着这种心旷神怡、如痴如醉的感觉,诗人泡上了一壶刚刚制成的春茶,这水大概也是山上的泉水(曾听茶人说过,山泉泡茶味更淳),清香四溢,正如北宋文人梅尧臣所写“汤嫩乳花浮,香新古甘永”,轻呷一口下肚,体内浊气茫然无存,身心俱轻---- 此时的诗人想必不是独自品茗,大概是有友人相伴的。有香茗、有挚友,再加上清风、晚霞,当然是乐不思归了,难怪诗人惬意地道来“一壶香茗享清趣,竹下临风赏晚霞”了!也难怪诗人会在深山美景中建一草庐作为“行宫”了!

  4. 2003-09-29 11:05:26梁文

    《蒙山品茗》这首诗,清新秀丽,深婉真切。诗人摆脱一般咏物之作胶着物志,敷衍故实的俗套,而是以个人之感去描写品茶之情境,丽而不密,婉妙有致。全篇句意直白,不假藻饰,没有绮烂之词,有韵亦不复杂,读来有行云流水之美,深刻有味,情真意真。收篇一句更为点睛之作,给人无限回味余地。

  5. 2003-10-21 10:21:37溶溶月

    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这一古老而文明的饮料,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息息相关。 从饮用获得营养成分来看,绿茶所含维生素C比红茶多,绿茶在抑菌、防衰老、防止血管硬化、抑制突变、防止辐射损伤、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儿童防龋齿等方面比红茶更有效;红茶提神利尿方面较明显,并因含多酚较少,对于脾胃虚弱的人较为平缓温和,有“和胃”之说;乌龙茶降脂减肥效果优于红、绿茶;花茶因香花的芳香油而具有镇静、调事神经系统的功效;各种紧压茶如沱茶、砖茶等在促进脂肪食物的消费方面比一般红、绿茶效果更好,因此食用牛、羊肉较多的边区牧民较多食用。另外,就细嫩的高档茶和粗老的低档茶相比较,细嫩的茶叶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的含量都比粗老的茶叶多,从获得营养和保健角度讲,还是喝高级茶比低级茶更有效果。但粗老茶含氟量大,预防龋齿效果好。 作者诗中提到的蒙山绿茶,相传蒙山五峰之间的一处斑剥古老的石栏,石栏呈正方形,维护着不足三十平方米的肥土沃壤。西汉未年,甘露寺的禅师姓吴名理直,曾在石栏内栽植七棵茶树,被人们认为是仙茶,树高一尺左右,来制成茶,饮之能治宿疾。于是,蒙山茶远近驰名。后来,因其品质优异,被列为向皇帝进贡的贡茶,专门建立了御茶园。据说,采摘仙茶仪式隆重。“年年叶共周大转”,每年只采三百六十片芽叶,先在新釜中翻炒,后经炭火焙干,贮存在两个银瓶内,进贡京都,为皇帝祭天祭祖之用。有人称它为“人间第一茶”。“杨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至今仍被人们称为双绝,如今,仙茶虽无从查考,可是石栏仍在,成为历史的佐证。“蒙山有茶,受灵气之精,其茶芳香”。 由此可见,诗人能亲临其境感受、品味蒙茶之灵气,沉浸、陶醉蒙山之仙境,实乃人生一大享受。

  6. 2003-10-22 10:22:36黄四孩

    以伤感派著称的悲情诗人沐矶,近日又有新作,并一反往日悲伤气色,一首如歌的《蒙山品茗》,的确让人忘忧。 四月蒙山着绿纱, 阳光雨润嫩黄芽。 一壶香茗享清趣, 竹下临风赏晚霞。 诗人一开始即把人们的视线引向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季节,春风复苏,万物皆醒,而蒙山更是不甘寂寞,早早地穿上了新装,给人以涣然一新的感觉,紧接着“阳光”一句又轻畅明快地道出了一幅雨露滋润禾苗壮的喜人画面,而蒙山茗叶的成长过程也暗含其中。这对深居闹市的人们谁不垂涎呢?因此“一壶香茗享清趣”一句也就不言而喻了。诗的最后一句,更是让人留连忘返、羡慕不已,几位好友相得一聚,在竹林下品着蒙山茗茶,和着细细春风,欣赏着晚霞为我们绘制的一幅幅似人似物的美景,真是美极了,美不胜收。 另外,《蒙山品茗》似有一种让人远离喧嚣、寻求清静之感,又似有消磨意志之功,不一而足,也许纯属庸人自扰,画蛇添足,如违诗人美意,还望海涵,并不吝赐教。

  7. 2003-10-28 02:22:50小声

    和沐矶先生 四月忽现着婚纱, 香雪肌肤嫩黄丫。 但愿一梦不醒来, 同窗共枕赏晚霞。

  8. 2003-11-02 10:48:34

    作者这首七绝,一洗昔日诗词创作中常有的哀婉情调,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清新闲适的画卷,由读者慢慢展开。那如诗般的蒙山美景,飘然走进读者的眼帘。蒙山是那样幽雅别致,和谐神秘,翠绿如茶。让读者久久停留在诗的意境里,恍惚如梦游蒙山。 蒙山那神秘美景和它独到的茶文化以及依山而起的休闲胜地,被作者巧妙结合于四句诗里,于是我们更爱这首诗,更想去那蒙山看过明白。 首句“四月蒙山着绿纱,阳光雨润嫩黄芽。”四月的蒙山溪水清清,远处高山、近处矮山,似隐似显山水相连,云雾缭绕,阳光四射,满山茶树。作者立于这人间仙景,远眺云雾里隐约可见的错落有致的山,听那山间清脆的小溪声,眼前装满仙山云雾阳光润育出的蒙山珍品茶,不觉感慨万分。作者一个“四月”一个“蒙山”一个妙词“着”再加一个有梦幻色彩的词“绿纱”,便把蒙山独到之处即山中一景一茶融汇在先生游览美景的感悟中,自成诗句“四月蒙山着绿纱,阳光雨润嫩黄芽。”于是,妙景妙诗存于先生的感受中,放在作者的向往里。 一阵春风吹来,清茶的清香扑面而来,那依沟依溪而建的休闲品茶之地,让作者驻足而望,可那自然的竹林偏又能临高眺望蒙山黄昏的景致,于是诗人般气质的先生索性“一壶香茗享清趣,竹下临风赏晚霞”一壶名茶,就是一种文化,一个情调。先生一支香烟,悠闲坐于山中竹林,观蒙山黄昏。人和景,景和物,让作者舒适沉醉。一种似有所思,又无所思,飘然若仙的感觉油然而生。读者也无端产生一种想去蒙山的冲动。动词“享”“临”“赏”,和名词“清趣”“晚霞”巧妙结合,把一种渴望,一种赞美,一种情趣,一节感受完完全全融进先生这四句诗句里。 春风荡漾的蒙山世界,洗去了先生的疲惫,让先生在赏晚霞、品名茶之时,提笔欣然作诗一首,自然回味无穷,妙哉妙哉。 其实,蒙山和蒙山茶早已名扬四海,蒙山茶和蒙山茶的文化将和世界文化接轨,这必将让蒙山走得更远,蒙山文化将唱响世界。先生的诗,更勾起我们去蒙山旅游的兴趣,我们将带着先生诗,去感悟一种茶和山结合的文化。 也去“一壶香茗享清趣,竹下临风赏晚霞”吧。

  9. 2003-11-05 04:21:17叹悠

    《蒙山品茗》绝句浅析 作者:叹悠 近日同学H找我一聚时谈起我们的同学沐矶先生,自然而然地谈到了诗词,原因不言自明,他是在从政的天空中升起的一颗璀璨耀眼的诗坛新星。深及其新作《蒙山品茗》,H从包中拿出作品说:“昨日我为这首七绝作评,你看看”。拜读中H接着问:“你没评一评?”我读毕后说:“这首诗写的精妙绝伦,看后一直没有枉加评论,我认为任何评述或释义都显得苍白无力,看了你的作品更自愧佛如”。“写写是个乐趣,又不是创作”。我沉思片刻后说:“行,试试我的拙笔,但只能叫浅析”。 沐矶诗曰: 四月蒙山着绿纱, 阳光雨润嫩黄芽。 一壶香茗享清趣, 竹下临风赏晚霞。 “四月蒙山着绿纱, 阳光雨润嫩黄芽。”这两句的写实,立刻唤起了人们对春天美景的无限遐想。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多么惹人喜爱。雨后初晴,伴着和煦的春风,诗人来到了蒙山,为了不打搅这里的美景,作者好象诗人曹植梦见美丽的洛神一样,以惊人的妙笔用了“着”和“纱”两个字,而不是“披”和“装”,显然是“着”比“披”要轻,“纱”比“装”要细。如同徐志摩《再别康桥》诗中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表明诗人的亲近和柔和,把对这里的印象和陶醉心理表达的十分真切。这里没有描写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却已使人感到花光照眼,美不胜收。读到此,已经让你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了,然而诗人却没有善罢甘休,仿佛要带你去梦萦魂牵、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接下来的“一壶香茗享清趣,竹下临风赏晚霞。”更是把欢乐的激情推向了高潮,不仅直抒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胸臆,而且烘染出蒙山晚霞的壮美,艳冶极矣。如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样绝妙。一个“享”字越发不可收拾,令人赏心悦目,留连往返,恐是无人再能评的下去,这种感受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哪怕诗人自己也只能享受,语言表达只是其尾数,点睛的神来之笔,把读者带入了妩媚动人的仙境。 我读毕这首绝句后感到余韵悠然,情味无穷,思想到诗人用变幻之笔描写蒙山之美,以饮茶吟诗作为高雅情趣,含在诗外的意境更是无法言表,在沐矶的诗词中是鲜见的。

  10. 2008-07-15 12:14:14任我行

    好诗,不过可惜因为今年春寒的原故,黄芽的产量实在是少之又少,作者还能喝到黄芽,茶缘不浅.我倒是独爱甘露的鲜美.下次作者试试甘露,看看蒙顶甘露能否让作者又出一新作

请你品评:







登录管理

《沐矶诗文集》电子版

下载电子版

1.请使用Adobe Reader观看

2.电子版下载地址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