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矶 发表于 2003-08-08 07:20:59 浏览次数:13110 点绛唇

二00三年八月

溽热消除,
天高气爽微云抹。
噪蝉声歇,
已入秋时节。

携酒登楼,
把盏共谁喝?
焉能说,
悲欢难决,
对饮邀明月。

 

网友品评:

  1. 2003-08-09 11:24:15

    上阕是词人对自然景观的自然描述。热和闷相续袭来的夏天走了,初秋的景致是那样清新典雅,天高云淡心情爽,就连那夏天叫过不停的蝉虫也安静下来。于是诗人推开久闭的窗户,秋意竟扑面而来,词人抬头是蓝天白云,远眺是薄雾缭绕的运河,近看是随风摇移的树枝,美丽的初秋景致让词人情不自禁的来了一句“已入秋时节。”是啊,今日立秋。一个“消”字、“抹”字、“歇”字、“入”字把进入初秋的景色描写的入木三分,一字一景,读者真真感到了秋天来到我们身旁。 词的上阕,我们把握不准作者景物描写的用意,但,毕竟夏带来的闷热随着秋的来临,悄然离开了,词人的心该有所放松了吧。读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迫不及待的走进词的第二部分,去探索词的内涵。 走进下阕,我们惊讶了,一句“已入秋时节”,竟然又勾起词中人的心事,他不再依窗而望,而是独自“携酒登楼 ”,楼台依旧,人去也,不免感叹“ 把盏共谁喝。”悲凉的感受刻在词中人的脸上。 读者此时也敞开思绪,猛然想起先生以前那些优美凄丽的诗句词句。 记得今年初春作者写一词《长相思》、再写一诗《春思》,读者的心随诗词哀婉的意境,永远游荡在 “春乍寒,心亦寒君,道归时却未还。忍悲泪暗涟。”和“ 春归依旧杳无声,几载痴心换薄情。燕雀不谙缘底事,东方未晓噪前庭”诗句词句里,竟也体会到初春的寒味了。还有去年八月的两首诗《立秋》和《秋夜》,《立秋》“子夜暑消晨即凉,难熬苦夏刹时忘。忽惊秋短冬临近,满目凄然草萎黄。 ” 《秋夜》“星稀月朗映寒庭,蝉叫虫吟唱和声。醉卧悲思难入梦,旧词漫览酒初醒。”虽然初秋让诗人先感兴奋“子夜暑消晨即凉,难熬苦夏刹时忘。”但随即便是“忽惊秋短冬临近,满目凄然草萎黄。”最后竟然就“醉卧悲思难入梦,旧词漫览酒初醒”这种感伤一直缠绕在诗词中人的心里,那是因为诗词中人一直在思念现在依然未归的心上人,所以借景抒怀,不知春夏秋冬了。 时间在思念的长河里消逝,不觉又是一年的秋季,词中之人忽又感叹,在初秋凉爽逸人的氛围中,再次拿壶酒独自去那熟悉的楼台,一切一去不复返了,词中人发出感叹“把盏共谁喝。焉能说,悲欢难决?对饮邀明月”孤独的词中人,是多么孤单,因为那滴泪的心无人去安抚,所以,在人们庆幸炎夏离去之时,独上楼台,携酒无人与之共饮。在苦无处述说,相思之情无处释放,饮酒无人陪伴的时候,词中对天含泪长叹“焉能说,悲欢难决?对饮邀明月”,把世人的不理解和自己的苦痛,一并向明月倾述,真是诗词中人心在滴血,读者也一同流泪。 因为读者深知既便邀月共饮,向月倾述,最终毕竟是相思更浓,苦痛更深。一首让人心碎,让人深思的词。

  2. 2003-08-12 07:11:48妮诺

    词间,可以读出作者对暑去秋至的感悟。季节的更替没能给词人带来更多的舒爽,而是以他的特质深深地触摸到了秋的悲凉和孤寂! 季节且能周而复始,往日的欢悦,曾经的拥有是否还会再现?铭心的情感怎能如季节说变就变?多少的欢乐,多少的悲伤,怎能一个忘字了得?!

  3. 2003-09-09 11:22:52晓薇

    上下阕的最后一句读来好象少了一个字,能不能添加成“已是入秋时节”、“对饮应邀明月”?我不懂填词,不知这样是否不合韵律。

  4. 2008-08-26 10:05:50宁箭

    戏和沐矶词 吻香唇 秋节初到, 云蒸雾绕暑未消。 愁雨纷飞, 浓绿风中摇。 携来数友, 把盏消暑热。 千万盏, 不知有醉, 解却心中结。

请你品评:







登录管理

《沐矶诗文集》电子版

下载电子版

1.请使用Adobe Reader观看

2.电子版下载地址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