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矶 发表于 2003-08-05 09:00:31 浏览次数:12442 酒宴夜归

宴罢归途腿脚轻,
头晕眼倦驾云行。
一轮皓月临空照,
好似亲人在笑迎。

 

网友品评:

  1. 2003-08-05 03:12:16老醋

    一曲宴归,写出了男儿的豪气和勇气,写出了纯朴的中国酒文化,写出了酒醉后的那种飘逸,写出酒后、月光那种皓洁,那种醉意无虑。当然也看到先生夜深人孤的悲凉,同时又感悟到先生对亲朋笑迎的企盼。而“轻、晕、倦”被“迎”所总揽

  2. 2003-08-05 05:12:22

    此诗写诗中人酒后夜归的情景:一轮明月挂,天空是亮亮的,星星是稀疏的,大地是洁净的,一切也是安静的。以至我们不忍去打扰自然界这份宁静之美。此时的自然景物,无疑给人营造了一个遐想的空间,一任思绪去遨游,一任思想的野马驰骋大地。 就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融进一个酒宴夜归的诗中人。一个美丽的夜中“静景”,一个酒宴醉归的诗中人。一景一人,有静、有动、有情、更有思,情景交融,使景更亮,诗中人也因此更具意韵和内涵。 诗中人此时刚宴罢归来,因饮酒过多,已经感觉腿脚“轻”了,一个“轻”字,让我们不难想象诗中人的偏偏倒倒和他的天为地,地为天的感受了。诗中人不仅感觉腿脚轻,而且感到头已经“晕”了,眼睛也“倦”了,睁不开眼,所以就天地不分,脚也飘飘,却被他说成如“驾云行”。有驾云之感,如临仙景。一个“轻”字、一个“晕”字、一个“倦”字,把宴罢夜归途中的诗中人的醉态描写的惟妙惟肖。 诚然,诗中虽然没有一处用“醉”字,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的一个醉字,他的感觉的是踏地如驾云空中飘荡,醉眼凄迷之间,看见一轮皓月,感觉好象他是久别之人,返回之际,有一个亲爱之人在对他笑脸相迎。可见,他确实醉了。但是,心却是明白的,脑子是清醒的。所以,最后两句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在歪歪倒倒之时,在醉意朦胧之间,作者满脸的倦意,满身的疲倦,顷刻间融进皓月当空的自然景色中,诗中人醉了,看着月亮、看着星星,他却看出了它们的笑脸,于是一句“好似亲人在笑迎”,醉中想象亲密的朋友笑着迎接早该归来的自己的情景,真可谓酒醉显真情。 其实,人的饮酒,不外乎有三个原因:一是朋友交往。需要喝酒表情谊。二是工作需要。喝酒以表自己的真诚和豪爽,达到彼此信任。三是借酒消愁。每个人愁的时候饮酒,也是一种自我解脱。 不过,从先生这首诗里,我们从诗中人看到了先生的影子,先生为自己的事业,不知道饮了多少次酒,也不明自己醉过多少回。可是,谁愿意去醉,去伤害自己的身体呢?在一次一次的醉意朦胧中,先生体会到的是常人根本体察不了的东西。我们看到的也仅仅是先生一次又一次事业上的成功和先生外表的刚毅。一切的不如意被掩盖起来,不再被世人发现。常人看到的先生简直就是一个光环,永远是快乐的,没有忧愁和感伤,但,被掩盖的东西往往又是真实的,先生事业有成,但,却是矛盾的。那些矛盾的心里,唯有在这首诗和沐矶草庐存放的诗词里再现,读者也才或多或少的了解了真实的沐矶先生。 所以,最后两句真是一言难尽其中寓意。但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心中眷恋的是自己的事业、朋友和亲人,在一切都要兼顾的情况下,徘徊、进取、伤痛、追求和成功自然就集于先生一生。沐矶先生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只是成功在外,曲折、苦痛藏在内心罢了。 先生一首“酒宴夜归”,画出了酒醉的人物形象,吐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既是爱事业、爱家、爱亲人、爱朋友。

  3. 2003-08-05 05:56:32妮诺

    痛 饮 一年三百六十天, 一日倾酌三百碗! 奈何人间琼浆液, 云托豪士披月还。

  4. 2003-08-06 06:34:20麻木

    飘飘欲仙,犹如天马行空;一轮皓月,好似亲友笑迎。

  5. 2003-08-06 11:24:54木麻

    醉眼相向之间,好象看见了月亮,就以为常娥步出蟾宫,笑靥甜甜,轻盈漫舞的相迎。看来,先生是真的喝醉了。

  6. 2003-08-06 02:02:47麻木---木麻

    本来就是喝醉了,但也没有完全醉。

  7. 2003-08-06 02:01:27轻风

    一幅“醉酒夜归图” 仿佛看见沐矶老师在宴罢归途中,那种头重脚轻,飘飘欲仙,醉意朦胧的神态。更道出了老师和朋友对饮山花开的心情,一杯一杯复一杯开怀畅饮的场面。 醉意间抬头看明月,突发奇想,天上的月亮、星星都为何对我笑,原来是我的亲朋好友都在迎接我。为什么只有常娥你不步出蟾宫来迎接我,那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愁情又涌上了心头。学生瞎说的,请你指正。

  8. 2003-08-07 09:26:33宁箭

    宴罢 宴罢扶墙徐徐行, 脑袋沉重腿脚轻。 醉眼迷蒙抬首望, 三轮明月笑盈盈。

  9. 2003-08-10 08:55:17过眼云

    酒酣热血方男儿,醉意朦胧才见真,情极深处泪盈盈,不知是酒还是水。

  10. 2003-09-09 11:27:19晓薇

    理想的伤疤,通常都是以世俗的方式来愈合,并了结。

  11. 2003-09-18 07:57:13世俗

    再美好的,再理想化的,再是情投意合的,只要结合在一起,同样走不出世俗的结合,同样会厌倦的。结合了,就谈不上美好了。

  12. 2005-12-15 11:00:46liangzi

    这首诗将人物描写得生动逼真,活灵活现,维妙维肖,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写得层次丰富,情感曲折。字里行间蕴寓的感情起伏变化非常大,把作者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前两句表现出作者心境黯淡而忧闷,表面上是说酒意沉醉,实际上是说即使借酒解愁也无法消解心中的伤感和烦闷的情绪,第三句陡然振起,豁然开朗,至结句又急转而下,变得惆怅失望。这种感情上的转折跌宕,使该诗叙事欲其显,明朗透澈如水晶;传情欲其隐,完全隐含于叙事之中,可谓露隐相彰,韵致隽永,显得波澜起伏,韵味无穷,牵人心思,余味悠长,极具艺术魅力。

请你品评:







登录管理

《沐矶诗文集》电子版

下载电子版

1.请使用Adobe Reader观看

2.电子版下载地址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