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在线, 410,922访问量
迭起群峦抱九华, 和融道佛似亲家。烟腾云绕胜仙境,峰碧天台托紫霞。
沐矶先生写景壮物真有两下子,尤其最后一句“峰碧天台托紫霞”更佳。
这首写景诗颇有人情味。又抱又亲又绕又托,好不热闹。天下大同,佛道一家。新鲜,有趣,好玩。
诗人以观景的方式,把“迭起群峦抱九华”“云蒸雾绕胜仙境”的清闲、悠深之地九华山活脱再现给读者。在迭峦起伏、高山峻岭的怀抱里,在潺潺而过的小溪、绿树丛林中,霭霭云雾傍溪依树而升,在云雾里,碧峰、紫霞之间亦真亦幻的托出道佛圣地九华山。 此诗作者采用固定在一个角度,以远眺的形式,用“抱” “融合”“蒸”“绕”“胜仙镜”“托紫霞”,把九华山宁静、安详、深邃、与世无争及“融合道佛似亲家”的与众不同慢慢描述给读者。让读者在欣赏九华山奥妙、独到的地理位置及“云蒸雾绕胜仙境”的美丽景色的同时,也悟出诗人借景抒情的用意。 此诗句句清浅平易,但象水流云起那样舒卷自如。一句“融合道佛似亲家”更提示读者诗人不单纯为描绘美景,赏心悦目,而是情有所寄,意有所托,把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寓于其中。是啊,作者游九华山,道佛思想是如雷贯耳,久居都市公务缠身的沐先生,被浓郁的道佛思想所触动,感慨万千…… 读者一样感触颇深,全诗有种充满磊落脱俗,飘然出世的内心渴求。 此诗妙就妙在借景抒情。
九华山不仅我国自然名胜,也宗教圣地,其形貌其历史皆堪称超凡脱俗。这里既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又为张果老、陈抟老祖等道教名人的修炼之地。正如沐矶先生所言“和融道佛”仅此一山。历代文人墨客如李太白、王守仁皆为九华山写下绝妙诗句。不过现代诗人能将九华山写好却为不易。只因九华山在古代为自然仙境,到如今却多了些旅游、商业的味道。不过沐矶先生依然以其生花妙笔写出了九华山的非凡之美。我觉得,全诗有两个词用得堪称绝妙——一为“迭起群峦”、一为“烟腾云绕”,前者恢宏,恰如佛教中威猛的金刚罗汉;后者飘渺,如同道家中道骨仙风的天尊真人——这正好道出了九华山“佛道融合”的特点!作品以九华山最著名的圣迹天台峰收尾,收得既简练洒脱又极具美感,当为佳句!读此七绝,深为九华之美吸引,真想亲去一游,以感受其雄浑飘渺魅力。
你的大名
你的电子邮件地址
品评内容
验证码:
2002-04-14 09:43:37微言
沐矶先生写景壮物真有两下子,尤其最后一句“峰碧天台托紫霞”更佳。
2002-10-19 09:48:16晓薇
这首写景诗颇有人情味。又抱又亲又绕又托,好不热闹。天下大同,佛道一家。新鲜,有趣,好玩。
2002-10-27 06:58:44影
诗人以观景的方式,把“迭起群峦抱九华”“云蒸雾绕胜仙境”的清闲、悠深之地九华山活脱再现给读者。在迭峦起伏、高山峻岭的怀抱里,在潺潺而过的小溪、绿树丛林中,霭霭云雾傍溪依树而升,在云雾里,碧峰、紫霞之间亦真亦幻的托出道佛圣地九华山。 此诗作者采用固定在一个角度,以远眺的形式,用“抱” “融合”“蒸”“绕”“胜仙镜”“托紫霞”,把九华山宁静、安详、深邃、与世无争及“融合道佛似亲家”的与众不同慢慢描述给读者。让读者在欣赏九华山奥妙、独到的地理位置及“云蒸雾绕胜仙境”的美丽景色的同时,也悟出诗人借景抒情的用意。 此诗句句清浅平易,但象水流云起那样舒卷自如。一句“融合道佛似亲家”更提示读者诗人不单纯为描绘美景,赏心悦目,而是情有所寄,意有所托,把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寓于其中。是啊,作者游九华山,道佛思想是如雷贯耳,久居都市公务缠身的沐先生,被浓郁的道佛思想所触动,感慨万千…… 读者一样感触颇深,全诗有种充满磊落脱俗,飘然出世的内心渴求。 此诗妙就妙在借景抒情。
2009-01-23 11:49:32阿萌
九华山不仅我国自然名胜,也宗教圣地,其形貌其历史皆堪称超凡脱俗。这里既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又为张果老、陈抟老祖等道教名人的修炼之地。正如沐矶先生所言“和融道佛”仅此一山。历代文人墨客如李太白、王守仁皆为九华山写下绝妙诗句。不过现代诗人能将九华山写好却为不易。只因九华山在古代为自然仙境,到如今却多了些旅游、商业的味道。不过沐矶先生依然以其生花妙笔写出了九华山的非凡之美。我觉得,全诗有两个词用得堪称绝妙——一为“迭起群峦”、一为“烟腾云绕”,前者恢宏,恰如佛教中威猛的金刚罗汉;后者飘渺,如同道家中道骨仙风的天尊真人——这正好道出了九华山“佛道融合”的特点!作品以九华山最著名的圣迹天台峰收尾,收得既简练洒脱又极具美感,当为佳句!读此七绝,深为九华之美吸引,真想亲去一游,以感受其雄浑飘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