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矶 发表于 2010-09-15 01:08:08 浏览次数:12823 过秦楼

碧树凋零,绿荷枯萎,翠色悄然消退。
泠泠楚水,淡淡寒烟,陌上夕阳沉坠。
凭倚户外朱栏,听断西风,有谁知会?
况中秋渐近,千层思绪,万般滋味。

明月下,丹桂飘香,黄花摇影,却怯举杯愁对。
心随路远,梦绕江南,暗自几回弹泪。
孤寄他乡,不堪荒醉闲曹,平添憔悴。
怅空怀壮志,虚度光阴几岁。

 

注释:

1、泠泠楚水:泠泠,清凉、凄清的样子。楚水,楚地之水。徐州在历史上属于西楚之地。
2、知会:知道、领会。
3、江南:泛指长江以南,繁荣发达的文化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大致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一般指苏杭一带。
4、荒醉闲曹:荒醉,是沉醉之意;闲曹,闲散的官职。《宋书·孔觊传》:“伏愿天明照其心请,乞改今局,授以闲曹。”

 

网友品评:

  1. 2010-09-26 12:18:08百合

    才子啊

  2. 2010-10-15 05:14:51波上清风

    孤寄他乡,不堪荒醉闲曹,平添憔悴。
    怅空怀壮志,靡废光阴度岁。

    不仅是才子 还是帅男呢

  3. 2010-12-02 03:39:21妮诺

    先生的词写得愈来愈精致、清丽、委婉了,在先生的词里总能读出如画的意境。每首词既表情达意、洋溢着真情实感又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此词可说是温润秀洁,哀婉含蓄,抒写了作者浓浓的伤秋别乡愁绪。表面看是在描摹物象抒写情感,实际在寓于咏物别有寄托。

    先生在继承古人婉约词性的基础上,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堪称现代婉约词人。

  4. 2011-01-25 10:35:48林海听风

    岁月催人老 沧桑入梦长

  5. 2011-08-23 10:00:29风舞霓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读了沐矶先生的《过秦楼》,正有这样的感受。这首词,写中秋前夕,触景生情,情由衷发,追忆昔日之情怀,感怀仕途之失意,慨叹光阴之虚度。景中有情,寓情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词的上阕写景抒情,“碧树凋零,绿荷枯萎,翠色悄然消退”。通过景物描写点明了季节。用“凋零”、“枯萎”、“消退”不着一个“秋”字,而秋意尽显!呈现出的是满目凄清冷寂,万物萧瑟的画面,表面看是在描摹物象,实际上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浓浓的情感,足见作者语言技巧之高超。次句“泠泠楚水,淡淡寒烟,陌上夕阳沉坠。”进一步渲染萧瑟的秋色。作者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以“淡淡”对“泠泠”,以“寒烟”对“楚水”,凉意透彻骨髓;尤其是“陌上”沉坠的“夕阳”,使人顿生落寞怅惘之感,为下文情感的进一步抒发作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 “凭倚户外朱栏,听断西风,有谁知会?” 在这样一个秋风萧槭的黄昏之时,孤寂一人,斜倚在户外的栏杆上,眺望远方,任凭阵阵的西风吹过。时间在流逝,思绪在飘荡,叹心事无人知,憾,叹心事无人知,憾知音最难求。一个“断”字令人拍案叫绝!无论换哪个字,都难以企及“断”字的境界。“听断西风”,似乎伫立了很久,直到风停物静。此中的深情、绝望、柔肠寸断,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作者用词的精妙,由此可见一斑。“况中秋渐近,千层思绪,万般滋味”,更何况中秋佳节将近,在这个意味着团圆的日子,词中之人身处异乡,陪伴着的只有凄清的秋色,此时此景,人生的千种思绪,万般惆怅,从心头掠过,真可谓百味杂陈。 下阕以抒情为主:首句“明月下,丹桂飘香,黄花摇影,却怯举杯相对”。皎洁的月光之下,丹桂淡淡的香气若有若无,瘦瘦的菊花摇曳着曼妙的身姿,地上花影斑斑。这样一个美妙的月夜,词中人借酒消愁,却不忍举杯面对这良辰美景。这和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一个“怯”字,从神态到心理,为何而怯?给读者留下了多少想象的空间!“心随路远,梦绕江南,暗自几回弹泪”,在这个凄凉孤独的夜晚,月圆而人不圆,总让人回忆起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一个“怯”字,已经对上句作了最好的注脚。魂牵梦绕,多少回梦中江南,醒来却泪满脸颊。下阙前两句情、景描写,既烘托了气氛,又使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不刻意,不造作。写景与抒情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如果说作者仅仅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未了之情,那就失之肤浅了。“孤寄他乡,不堪荒醉闲曹,平添憔悴。”。一个“孤”字与中秋佳节万家团圆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反衬出孤独寂寞之情怀。这样的夜晚总让人思绪翩翩,愁绪连连,以致“平添憔悴”。如此愁绪、憔悴却是为何?“不堪荒醉闲曹”、“怅空怀壮志,靡废光阴度岁”终于道出了词中人为何对明月“怯”举杯、为何“梦绕江南”了:一个重情意的男人孤身客居他乡,事业不得志做着闲职,对于一个心怀抱负的有志之士来说,又怎能不平添憔悴?“怅空怀壮志,靡废光阴度岁”作为词的结句,也是词的核心。至此,感情的难求、漂泊的孤寂和事业无奈、壮志难酬的情感笼罩了全词,使感情的抒发达到高潮。 全词写景工致,大开大合;抒情细腻,哀婉含蓄。无论是在用词上,还是在写景造境上,都力求极致的完美,在继承古人婉约风格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自己的特色,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堪称现代婉约词的典范之作。

  6. 2012-05-30 03:02:35云卧天窥

    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

请你品评:







登录管理

《沐矶诗文集》电子版

下载电子版

1.请使用Adobe Reader观看

2.电子版下载地址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