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矶 发表于 2010-03-08 06:29:50 浏览次数:10851
薄 幸
雨风酥润,绿尽染,平芜草嫩。
极目处,清波浮影,一派自然诗韵。
又岂知,辜负光阴,原来等到愁临近。
念远上层楼,路遥水渺,望断乡畿隐隐。
曾记得、游溪畔,阡陌里、共寻花信。
长堤赏烟柳,湖边观景,桃红芳蕊沾娇鬓。
暗藏孤闷,叹桑田沧海,人间多少离魂恨!
悠悠世事,还能凭谁试问?
2010-03-08 12:08:56依依
又见先生的大部头长调,出手不凡。先生的作品总使我们格外伤情,此词借景抒情,在抒情中叙事,写出主人公心中苦闷,忧伤和无奈。
2010-03-10 04:05:35依依
长夜萧萧意自如,窗前风雪枕边书;怯凭只手开大阕,肯待他人叩草庐。
2010-03-19 06:15:40竹影
我与先生,相识十数载,先生之诗词亦相伴竹影十数载。多年来,承蒙先生错爱,每每新作问世,辙以短信寄余,让我不曾错过激赏学习的机会。快哉!幸哉!
喜欢先生的诗词,更敬重先生的为人。先生学贯古今,尤工诗词格律,其才情可追后主;先生之人品高洁,重情重义,亦无其比。先生之诗词,婉曲伤感,富有韵味,为《薄幸》一曲最是叹为观止,催人泪下。
先生这首词,开篇便是写景,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雨随风润,绿尽染,平芜草嫩。极目处,清波浮影,一派自然诗韵。”如此大好春光,让人欣欣然坠入无限的遐想之中。然而,先生笔锋一转,“又岂知,辜负光阴,等来却是愁临近”。不免生问:如此美景当前缘何愁临近?“念远上层楼,路遥水渺,望断乡畿隐隐。”,读到此处,渐渐觉出此词是为伤别而作,亦嗅得淡淡的哀愁滋味。
离别在即,想必先生亦是辗转反侧,欲留无计,往昔的情景浮现眼前:“曾记得,溪流畔,携素手、共寻花信。长堤折细柳,湖边观景,桃红芳蕊沾娇鬓”,何等的浪漫与温馨啊!正因往昔情至深,分别之时悲更切。寥寥数笔,既是美好的回忆,似又可见先生斑斑泪痕。愁滋味渐浓。
面对佳人的即将离去,满腹的愁绪,百般的无奈,感人间冷暖,叹世事变迁,诗人发出这般的感叹:“暗藏孤闷,叹桑田沧海,人间多少离魂恨!悠悠世事,还能凭谁试问?”把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渲染得淋漓尽致。妙哉!
先生之词,语言朴素自然,毫无雕琢之痕,宛曲转折,却又层层递近,将“愁”一点点变浓。因其以心血和爱意谱就,越发感人至深,于先生词可谓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