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在线, 410,911访问量
二00一年五月
阡陌换新装,一片愁怀意渺茫。记得旗亭飘细雨,凝望,卮酒轻言话短长。
往事叹悲苍,无奈伤心泪两行。故地重游寻旧梦,凄凉,碧水涟漪映夕阳。
注:古代小酒馆称之为旗亭。
《夜赏南乡子》 一次次地品读沐矶的这首词,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但感受却是一次比一次深,心绪也一次次随着词人的笔走进他为我们营造的凄婉的意境当中。 一望无际披上新装的原野,没有给满怀愁绪的作者以欢悦的心情,却勾起作者对往昔的回忆,那个久逝的日子,淡蓝色的细雨缦纱般飘落,作者与自己的恋人执手相望,依依惜别,“卮酒轻言话短长”。 这是一幅怎样的温馨浪漫的画面,又是怎样的一曲感伤的“梁祝”啊! 别绪悠悠长,离愁长悠悠,我们分明看到了作者眼睛深处那泓忧郁的湖泊,涟漪层叠。我们仿佛听到了作者心底那澎湃的涛声中飘出的歌声:“这一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岁月流逝,往事如烟似梦,难舍那一腔柔情,难忘那段缠绵。故地重游,却是物是人非,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现实的无情与无奈,就仿佛秋风中的黄叶,即便不愿意也要从枝头上飘落。旧梦难圆,词人不禁抖落一襟忧伤。最后一句“碧水涟漪映残阳”,读罢使人产生淡淡的惆怅之感。 记得王国维说过:“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沐矶先生将自己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在作品中鲜明真切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使读者得到同样鲜明真切的感受,如感同身受,似乎词人即是自己,这足可谓有境界者。沈祥龙在其《论词随笔》中言:“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徊要眇以出之,而后可以感人。”所谓要眇者,是指一种精微细致的敏锐感,最适于表达人们心灵中一种深隐幽微之品质,而且最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词人的情感愈细愈深愈真,则感染人愈有力,因而给人的享受也更多。沐矶先生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亦不须半点的妆饰,委委道来,便将婉约的特点表现得淋离尽致,这也是沐矶此词的成功之处。
《也赏南乡子》 现代人所追求的是时尚,新潮,所热衷的是求新,立异,而对于传统则表现得较为冷漠。古典诗词在现在的青年人中已形成了一种很大的危机,喜欢古典诗词的人少了,而能做出好诗填出好词的人更少。易安居士说过:“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现在能有几个人熟悉诗律词谱?即便是那些专门研究古典文学的学者也未必能作出几首好诗,填出几首好词。而读了沐矶先生的词则甚为惊叹,不禁为沐矶的深谙词道拍案叫绝。 其实,我与沐矶先生并不相识,也未曾有过任何交流,得识沐矶词是缘于我的一个同事兼好友,亦是沐矶的网友云梦。第一次听到沐矶先生的词是在一次朋友小聚时,一首《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唤起云梦的些许忧伤,随即她便动情地吟起了《南乡子——阡陌换新装》。 阡陌换新装,一片愁怀意渺茫。 记得旗亭飘细雨,凝望, 卮酒轻言话短长。 往事叹悲苍,无奈伤心泪两行。 故地重游寻旧梦,凄凉, 碧水涟漪映残阳。 迪克牛仔的歌加上这首《南乡子》词让我也深深地陷入一种伤感的情绪之中。“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往事叹悲苍,无奈伤心泪两行。”让人不免想起“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哀婉凄美的词出自何人之手呢?凝神苦想,一向喜欢读词的我遍寻婉约派的词人,却未知有此一《南乡子》。后来才知是沐矶先生所填,不禁为沐矶先生的才华叹服。 沐矶这首《南乡子》词,不若温庭筠之香软柔弱,亦不侈丽绮艳,浓艳雕琢,却颇似冯延巳词之委婉清新,亦不乏中主的深婉低沉以及后主的抚今追昔,亦多少游之凄婉,又全不似其中一家。 沐矶这首伤情惜往之作,其意境之美感人之深自不再提。其情辞凄凄,音调低沉,感伤色彩极浓,很容易令多愁善感的女性读者产生共鸣,引发丰富之感发与联想。也让那些仕途坷坎,事业受折之男士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云梦那里知道沐矶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却写出如此缠绵悱恻凄婉非常的词,心中自有千千结,也未可知呢。不过这首词亦不免有些消极之感。 本人学识浅薄,恐不能完全理解沐矶词中真意,一孔之见,不足征也。
《再赏南乡子》 记不清是从何时起,对古典诗词独有几分偏爱。虽然时时忙于俗事,未有时间和精力涉及太多太深,但只要有空就想翻一翻,看一看。尽管有好多是半懂半不懂,也未能求其甚解,但丝毫也未减对她的那份喜爱。古典诗词好象一杯浓咖啡,耐人品味,意味深长,特别是当遇到能引起你共鸣的诗词时,更能引起你的一些情感,可能是喜怒哀乐,也可以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思绪,使你低回咏吟,不能自己。诗词之所以有如此魅力,我想可能在于其中的“真”字,真有所感,真有所悟,而这种感和悟又到了不得不歌,不得不咏的地步。这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思想火花的迸发,没有这份真情实意,就不能成为好的诗词。 看了沐矶先生的词,着实也让人体会到了这些。如在阅读这首《南乡子》时,似有那生活中一幕幕真实的画面在眼前闪过。作者在上阕以生活中的新装画面开始,但实则引出的却是那往日的清晰景象,旗亭细雨、情丝缠绵、推杯换盏、共诉衷肠,或是那情感风雨,或是那仕途坎坷,都在作者和读者的胸中涌动……。情景化合,情景相生。下阕从昔日的画面切换到了那凝滞和凄然的脸上,良辰已去,愁绪难收,旧梦难圆,悲伤难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最后作者以“残阳与碧水相映”的画面定格收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刻暮日残阳的余晖倾泻在恰似当年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一副画面,两番景象,相对无声,其境更凉,情丝万种,其意更远、更长……。
伤感,也是一种凄美 我不太懂词,但是,读了沐矶先生的这首《南乡子》后,能隐约的体味到词里所萦绕的伤感、忧郁和沉沦的气息。 细雨楼台,满膛惆怅,痴凝的眼神,婉转的疼痛,努力的压抑和静静的离别......凄绝的场景,凄美的画面。仿佛我们也置身其中,演绎着含蓄而动人的传说。那种试图忘却,却又无从忘却的艰苦体验,使灵魂的悲恸变得愈发尖锐,哭泣都是无声的,如水的眼泪沉入了海底,因为藏得太深,外表或许是沉静的,冷冽的,而内心却汹涌着暗流,可以温暖也可以燃烧。已经错过得太久,漫长的等待,憔悴了故人,而我们会在无望中固执地坚守再坚守直至地老天荒,沧海桑田。 时代中四处泛滥着飘浮虚无的爱情,短暂而不负责任的激情与放纵,多与腻,几乎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而沐矶先生免俗超众,他是用血与泪、灵与肉,以一种精深玄妙,格高境远的方式为我们谱就了一曲经典而又现代的陆唐曲,让爱的苍老和绝望步步升华,升华成一种境界,升华成一种美丽。 我喜欢凄美的东西,因为这种美是伤的、是痛的。
这是一首怀人思归之词。全篇景中生情,情中见景,流露出的凄凉愁苦、忧伤寂寞相融相偕,全不见一点晦涩牵强之意。上篇回忆当时情景:“阡陌换新装”之时,曾在飘雨的“旗亭”,与其恋慕之人,彼此默默含情,“卮酒轻言话短长”。由此引出下篇:而今“故地重游寻旧梦”,不见伊人的惆怅之情。别后怀想,其追忆之句,更添愁思。以“碧水涟漪映残阳”写尽聊以自慰之情。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忧愁暗自生”。 词人把“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和对伊人的深情表达得余韵悠然,刻画了一个情景合一的深惋境界。读后使人荡气回肠。 “洒尽无端泪”,“情深我自判憔悴”……
你的大名
你的电子邮件地址
品评内容
验证码:
2002-02-28 03:29:42云梦
《夜赏南乡子》 一次次地品读沐矶的这首词,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但感受却是一次比一次深,心绪也一次次随着词人的笔走进他为我们营造的凄婉的意境当中。 一望无际披上新装的原野,没有给满怀愁绪的作者以欢悦的心情,却勾起作者对往昔的回忆,那个久逝的日子,淡蓝色的细雨缦纱般飘落,作者与自己的恋人执手相望,依依惜别,“卮酒轻言话短长”。 这是一幅怎样的温馨浪漫的画面,又是怎样的一曲感伤的“梁祝”啊! 别绪悠悠长,离愁长悠悠,我们分明看到了作者眼睛深处那泓忧郁的湖泊,涟漪层叠。我们仿佛听到了作者心底那澎湃的涛声中飘出的歌声:“这一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岁月流逝,往事如烟似梦,难舍那一腔柔情,难忘那段缠绵。故地重游,却是物是人非,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现实的无情与无奈,就仿佛秋风中的黄叶,即便不愿意也要从枝头上飘落。旧梦难圆,词人不禁抖落一襟忧伤。最后一句“碧水涟漪映残阳”,读罢使人产生淡淡的惆怅之感。 记得王国维说过:“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沐矶先生将自己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在作品中鲜明真切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使读者得到同样鲜明真切的感受,如感同身受,似乎词人即是自己,这足可谓有境界者。沈祥龙在其《论词随笔》中言:“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徊要眇以出之,而后可以感人。”所谓要眇者,是指一种精微细致的敏锐感,最适于表达人们心灵中一种深隐幽微之品质,而且最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词人的情感愈细愈深愈真,则感染人愈有力,因而给人的享受也更多。沐矶先生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亦不须半点的妆饰,委委道来,便将婉约的特点表现得淋离尽致,这也是沐矶此词的成功之处。
2002-02-28 03:31:28微言
《也赏南乡子》 现代人所追求的是时尚,新潮,所热衷的是求新,立异,而对于传统则表现得较为冷漠。古典诗词在现在的青年人中已形成了一种很大的危机,喜欢古典诗词的人少了,而能做出好诗填出好词的人更少。易安居士说过:“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现在能有几个人熟悉诗律词谱?即便是那些专门研究古典文学的学者也未必能作出几首好诗,填出几首好词。而读了沐矶先生的词则甚为惊叹,不禁为沐矶的深谙词道拍案叫绝。 其实,我与沐矶先生并不相识,也未曾有过任何交流,得识沐矶词是缘于我的一个同事兼好友,亦是沐矶的网友云梦。第一次听到沐矶先生的词是在一次朋友小聚时,一首《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唤起云梦的些许忧伤,随即她便动情地吟起了《南乡子——阡陌换新装》。 阡陌换新装,一片愁怀意渺茫。 记得旗亭飘细雨,凝望, 卮酒轻言话短长。 往事叹悲苍,无奈伤心泪两行。 故地重游寻旧梦,凄凉, 碧水涟漪映残阳。 迪克牛仔的歌加上这首《南乡子》词让我也深深地陷入一种伤感的情绪之中。“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往事叹悲苍,无奈伤心泪两行。”让人不免想起“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哀婉凄美的词出自何人之手呢?凝神苦想,一向喜欢读词的我遍寻婉约派的词人,却未知有此一《南乡子》。后来才知是沐矶先生所填,不禁为沐矶先生的才华叹服。 沐矶这首《南乡子》词,不若温庭筠之香软柔弱,亦不侈丽绮艳,浓艳雕琢,却颇似冯延巳词之委婉清新,亦不乏中主的深婉低沉以及后主的抚今追昔,亦多少游之凄婉,又全不似其中一家。 沐矶这首伤情惜往之作,其意境之美感人之深自不再提。其情辞凄凄,音调低沉,感伤色彩极浓,很容易令多愁善感的女性读者产生共鸣,引发丰富之感发与联想。也让那些仕途坷坎,事业受折之男士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云梦那里知道沐矶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却写出如此缠绵悱恻凄婉非常的词,心中自有千千结,也未可知呢。不过这首词亦不免有些消极之感。 本人学识浅薄,恐不能完全理解沐矶词中真意,一孔之见,不足征也。
2002-02-28 03:32:41空谷幽兰
《再赏南乡子》 记不清是从何时起,对古典诗词独有几分偏爱。虽然时时忙于俗事,未有时间和精力涉及太多太深,但只要有空就想翻一翻,看一看。尽管有好多是半懂半不懂,也未能求其甚解,但丝毫也未减对她的那份喜爱。古典诗词好象一杯浓咖啡,耐人品味,意味深长,特别是当遇到能引起你共鸣的诗词时,更能引起你的一些情感,可能是喜怒哀乐,也可以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思绪,使你低回咏吟,不能自己。诗词之所以有如此魅力,我想可能在于其中的“真”字,真有所感,真有所悟,而这种感和悟又到了不得不歌,不得不咏的地步。这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思想火花的迸发,没有这份真情实意,就不能成为好的诗词。 看了沐矶先生的词,着实也让人体会到了这些。如在阅读这首《南乡子》时,似有那生活中一幕幕真实的画面在眼前闪过。作者在上阕以生活中的新装画面开始,但实则引出的却是那往日的清晰景象,旗亭细雨、情丝缠绵、推杯换盏、共诉衷肠,或是那情感风雨,或是那仕途坎坷,都在作者和读者的胸中涌动……。情景化合,情景相生。下阕从昔日的画面切换到了那凝滞和凄然的脸上,良辰已去,愁绪难收,旧梦难圆,悲伤难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最后作者以“残阳与碧水相映”的画面定格收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刻暮日残阳的余晖倾泻在恰似当年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一副画面,两番景象,相对无声,其境更凉,情丝万种,其意更远、更长……。
2002-05-17 08:15:45李敏
伤感,也是一种凄美 我不太懂词,但是,读了沐矶先生的这首《南乡子》后,能隐约的体味到词里所萦绕的伤感、忧郁和沉沦的气息。 细雨楼台,满膛惆怅,痴凝的眼神,婉转的疼痛,努力的压抑和静静的离别......凄绝的场景,凄美的画面。仿佛我们也置身其中,演绎着含蓄而动人的传说。那种试图忘却,却又无从忘却的艰苦体验,使灵魂的悲恸变得愈发尖锐,哭泣都是无声的,如水的眼泪沉入了海底,因为藏得太深,外表或许是沉静的,冷冽的,而内心却汹涌着暗流,可以温暖也可以燃烧。已经错过得太久,漫长的等待,憔悴了故人,而我们会在无望中固执地坚守再坚守直至地老天荒,沧海桑田。 时代中四处泛滥着飘浮虚无的爱情,短暂而不负责任的激情与放纵,多与腻,几乎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而沐矶先生免俗超众,他是用血与泪、灵与肉,以一种精深玄妙,格高境远的方式为我们谱就了一曲经典而又现代的陆唐曲,让爱的苍老和绝望步步升华,升华成一种境界,升华成一种美丽。 我喜欢凄美的东西,因为这种美是伤的、是痛的。
2004-06-23 05:58:11岩子
这是一首怀人思归之词。全篇景中生情,情中见景,流露出的凄凉愁苦、忧伤寂寞相融相偕,全不见一点晦涩牵强之意。上篇回忆当时情景:“阡陌换新装”之时,曾在飘雨的“旗亭”,与其恋慕之人,彼此默默含情,“卮酒轻言话短长”。由此引出下篇:而今“故地重游寻旧梦”,不见伊人的惆怅之情。别后怀想,其追忆之句,更添愁思。以“碧水涟漪映残阳”写尽聊以自慰之情。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忧愁暗自生”。 词人把“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和对伊人的深情表达得余韵悠然,刻画了一个情景合一的深惋境界。读后使人荡气回肠。 “洒尽无端泪”,“情深我自判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