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在线, 410,931访问量
二00八年三月
绿水映桃红,翠竹连成片。霭雾轻飘绕碧峰,疑入云霄殿。
曲径渐通幽,遍野繁花灿。倘若来年再赏春,谁共青山伴?
此作平仄合律,用韵准确,章法有序,意境深远。欣赏了!
词作上片为远景渲染,夭夭桃红,悠悠绿水,远山如黛,紫霭如烟,仿佛蓬莱仙境;下片“曲径渐通幽”似乎是一个双关的转折,这个转折处有两个路口,一个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向繁花似锦的灿烂原野,眼前豁然开朗,明媚鲜妍,是令人抚掌欢喜的大好春光,这春光乍现,正向着不可知处无限延伸;另一个路口却是向内,向着作者的内心静静拓展:无边春光开到了来年,青山如旧,好花如昨,谁与为伴?人耶?己耶?都化作对于生命不可知的幽幽问询。 整首词作以绿水开篇,青山作结,实景铺垫,虚问告终,袅袅余音,犹如春山青岫,飘散于无可如何之处,这对于天地人生永恒的追问和依恋恰如《红楼梦》中的《红豆曲》: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这就是传说中那方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吗?抑或是超凡脱俗的灵霄仙境?不然诗人怎能描绘得如此亦真亦幻,如梦如画。 风暖花开的季节,诗人踏青至一处胜境:山,重重叠叠在云雾飘渺中;水,曲曲弯弯在波光潋滟中,画面渐渐从近处“绿水映桃红”向彼岸“翠竹连成片”再至远景“霭雾轻飘绕碧峰”,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胜境全息图,景色之美以致作者恍惚中“疑入云霄殿”,似觉此景只应天上有,何缘在人间,亦更令读者心驰神往。跟随着诗人的脚步,“曲径渐通幽”却并没有带我们走入禅房花木深而是笔锋一转将别样景象引至我们面前,使人眼前豁然一亮,放眼望去,但见绿草如茵,莺转花香,春意盎然,春光烂漫,“遍野繁花灿”,这一切是那样的充满活力而又蕴含希冀,这才是让人真正陶醉和放松的地方!流连往返间,诗人感叹着大自然的永恒,却又有淡淡愁怅在心头,青山不老人亦老,“来年谁共青山伴”。整首词作者把控全景,构创独僻,流转自如,气息贯通。将绿水、桃红、翠竹、霭雾、碧峰、曲径、繁花等单一的象征衍化成个人化的韵律和心迹,末句更是隐秀涵芬,意味醇永,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人生体验的浩叹,如一弘静泊交相辉映出自然景象和心旅情怀。 毕竟长河如逝、毕竟群峰不语而心境浩渺,沐矶先生多年来已习惯在不自觉中把自然景物作为自已抒发对生命感悟的投射对象,从而使对人生真谛的诠释自如地转化为万壑松风,溪山行旅,这首词为我们展现的正是一种身所绝尘、目所空灵的无我之境,如此才足以表述出诗人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而读这样的词亦恍若艺术引导我们进行着一次心灵的密境之旅,让我们于奔忙之中驻足停留,有机会去真实地面对自已,去遐思,去冥想,我们的心绪便由近及远慢慢地走进词的意境。
戏和沐矶词 打算盘 三月爱踏青, 最喜游艾山。 桃李榆柳染诸峰, 万山皆红遍。 虽无曲径幽, 亦无树参天。 年年此节皆赏春, 南风来相伴。
你的大名
你的电子邮件地址
品评内容
验证码:
2008-03-23 08:24:06田牧
此作平仄合律,用韵准确,章法有序,意境深远。欣赏了!
2008-08-04 08:20:57遇风
词作上片为远景渲染,夭夭桃红,悠悠绿水,远山如黛,紫霭如烟,仿佛蓬莱仙境;下片“曲径渐通幽”似乎是一个双关的转折,这个转折处有两个路口,一个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向繁花似锦的灿烂原野,眼前豁然开朗,明媚鲜妍,是令人抚掌欢喜的大好春光,这春光乍现,正向着不可知处无限延伸;另一个路口却是向内,向着作者的内心静静拓展:无边春光开到了来年,青山如旧,好花如昨,谁与为伴?人耶?己耶?都化作对于生命不可知的幽幽问询。 整首词作以绿水开篇,青山作结,实景铺垫,虚问告终,袅袅余音,犹如春山青岫,飘散于无可如何之处,这对于天地人生永恒的追问和依恋恰如《红楼梦》中的《红豆曲》: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2008-08-07 07:06:41江艺
这就是传说中那方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吗?抑或是超凡脱俗的灵霄仙境?不然诗人怎能描绘得如此亦真亦幻,如梦如画。 风暖花开的季节,诗人踏青至一处胜境:山,重重叠叠在云雾飘渺中;水,曲曲弯弯在波光潋滟中,画面渐渐从近处“绿水映桃红”向彼岸“翠竹连成片”再至远景“霭雾轻飘绕碧峰”,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胜境全息图,景色之美以致作者恍惚中“疑入云霄殿”,似觉此景只应天上有,何缘在人间,亦更令读者心驰神往。跟随着诗人的脚步,“曲径渐通幽”却并没有带我们走入禅房花木深而是笔锋一转将别样景象引至我们面前,使人眼前豁然一亮,放眼望去,但见绿草如茵,莺转花香,春意盎然,春光烂漫,“遍野繁花灿”,这一切是那样的充满活力而又蕴含希冀,这才是让人真正陶醉和放松的地方!流连往返间,诗人感叹着大自然的永恒,却又有淡淡愁怅在心头,青山不老人亦老,“来年谁共青山伴”。整首词作者把控全景,构创独僻,流转自如,气息贯通。将绿水、桃红、翠竹、霭雾、碧峰、曲径、繁花等单一的象征衍化成个人化的韵律和心迹,末句更是隐秀涵芬,意味醇永,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人生体验的浩叹,如一弘静泊交相辉映出自然景象和心旅情怀。 毕竟长河如逝、毕竟群峰不语而心境浩渺,沐矶先生多年来已习惯在不自觉中把自然景物作为自已抒发对生命感悟的投射对象,从而使对人生真谛的诠释自如地转化为万壑松风,溪山行旅,这首词为我们展现的正是一种身所绝尘、目所空灵的无我之境,如此才足以表述出诗人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而读这样的词亦恍若艺术引导我们进行着一次心灵的密境之旅,让我们于奔忙之中驻足停留,有机会去真实地面对自已,去遐思,去冥想,我们的心绪便由近及远慢慢地走进词的意境。
2008-08-23 11:26:20宁箭
戏和沐矶词 打算盘 三月爱踏青, 最喜游艾山。 桃李榆柳染诸峰, 万山皆红遍。 虽无曲径幽, 亦无树参天。 年年此节皆赏春, 南风来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