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渡桥主 写于 2008年06月01日 09:40:09 浏览次数:7531 桃花文化

“桃红又是一年春",桃花竟然成了春天的象征!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烂漫于乡村,芳菲于荒野,那片片红霞,与婆娑的绿柳相映成趣,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但是,提到桃花,其妩媚是在人的心里,其鲜丽是在人的记忆中的!人们爱桃花,更多的是爱文化的桃花,文化的桃花,灿烂了自然的桃花! 《山海经》里记载的那个勇敢追日的英雄夸父,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这片桃林成了英雄永不屈服的纪念碑,永远矗立在中国文人的心里!我国最早的描绘桃花的诗句出自《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抒情主人公借着“灼灼其华”的桃花,表达了对流浪在外夫君的思念之情,让今天的我们读后仍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动。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影响最为久远的关于桃花的故事,那“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美妙描写,为人们塑造了一个令人神往、千古不朽的理想国,千百年来不知道激励和影响了多少志士仁人为之追求不已,因而形成了中国文人的“桃花源情结”!而陶渊明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也成为我国“乌托邦”王国的无冕之王,就因为他为我国失意的文人营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一个灵魂的家园! 南朝刘宋时期的刘义庆,在他的《幽明录》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明帝时,剡县人刘晨、阮肇一起进天台山采药,迷路山中,饿得半死。忽远望山上有一桃树,就上山摘桃充饥,身体马上健旺。又临溪饮水,见上游流下芜青叶和一个杯子,杯中留有胡麻碎粒,估计附近有人家。过山见溪旁有二淑女,艳丽无比。二女邀刘、阮到家。家中陈设华丽,侍女很多。请刘、阮吃胡麻饭、山羊脯和美酒,夜间分别陪在帐中歇息。半年后,春天来临,二人想念亲人,二女只好送他们回去。到家中,亲友早已亡故,最后问到七世后的孙子!这是我们有名的一个神话传说,不知道温暖过多少渴望永生的人的心灵!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贵妃,美艳若桃花,而她和唐明皇李隆基都喜爱桃花,据说禁苑中竟然种桃树千株,每到春天,桃花盛开之时,生性风流浪漫的三郎皇帝都要摘枝桃花插于贵妃头上,说“此花最能助娇态”,这可算桃花最荣幸的恩典了! 在桃花文化史上,最动人的桃花故事与唐朝诗人崔护有关:某年清明节,崔护去郊外踏青,在一桃林内邂逅一位美丽的少女,此时桃花正开,少女的面颊被桃花映得粉红,格外动人!崔护借故口渴向这位少女要了一碗水喝,少女含羞奉上!崔护喝完水后,很想与姑娘再说些什么,却因萍水相逢不敢唐突,只好怅然离去。第二年清明,崔护兴致勃勃地又来到这里,但只见双门紧闭,而不见那姑娘。崔护久等不见姑娘露面,便在姑娘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又过了几日,他再去登门拜访,才知那姑娘竟然因想念他抑郁而死。崔护悲恸不已,在尸体旁大声呼叫:“崔护在此!崔护在此!”姑娘竟被感动了,又复活过来,于是二人结为夫妻,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桃花,成了文化史上最动人的爱情的见证! 唐朝,一代才女薛涛,传说其墓地被桃树团团拥抱着,每年春天,桃花盛开,一片红浪,远远望去正如薛涛生前自制的一幅桃花色的诗笺一样!那热烈蓬勃的桃花,也像才女生前热烈浓艳的生命,让人叹为观止!但是,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正如生命短暂的一代才女薛涛一样,桃花也很快在凄风冷雨中飘零,一瓣瓣地躺在绿野间,“小桃花绕薛涛坟”,是一种诗意的凄美和无奈!这位生前与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牛僧儒等名流来往唱和的一代才女“薛校书”,她那如桃花般盛开的诗句,也与美丽的才女一样绽放在一代代人的心里!虽然,才女的墓地,现在不再有桃花的簇拥!但远去的桃花和远去的才女一样,永远灿烂在人们的心中! 南宋一代大诗人陆游,也与桃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那“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衣难托。”的悲伤,记录的是历史上最为伤感的一个爱情故事!唐婉那“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的悲凉心境,千百年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啊!那个桃花灿烂的春天,陆游与唐婉在沈园的邂逅,面对昔日恩爱的对方,今日“人成各,今非昨”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岂是一个“痛”或者“苦”所能表达的? 孔尚任的《桃花扇》,同样是一个悲剧,那国破家亡的惨痛,借助一把小小的扇子就表达得淋漓尽至!当然,那桃花是一代才女李香君的鲜血画就的!其实,借助桃花表达国破家亡的伤痛在南宋.诗人谢枋得那里就开始了,他的《庆全庵桃花》一诗写到:“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这里面包含了多么深重的悲伤啊! 当然,文化的桃花,不仅仅表现在我国文人对桃花的歌颂、仰慕、神往或者借花传情上,桃花已经作为一种精神营养渗入了文人的骨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是对生命现象的惊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是表达真挚的友谊;“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是对落英或者生命的惋惜;“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是对生命的热爱;“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是对隐逸生活的礼赞;“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是对精神家园的追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是对田园生活的自得;“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绝句漫兴》)是对无耻小人的痛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刘禹锡《玄都观桃花》)“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是对权贵的嘲讽和无情鞭挞! 桃花,这富有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灵感,激活了中国文人的想像力,激动了中国文人的生命!讴歌桃花,或者批评桃花,其实都是中国文人对生命短暂、生命弱小的慨叹,或者说是对自然永恒、生命永恒的一种向往!

 


登录管理

《沐矶诗文集》电子版

下载电子版

1.请使用Adobe Reader观看

2.电子版下载地址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