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人 写于 2002年07月30日 08:01:01 浏览次数:6661 读沐矶诗<有惑有感>
读沐矶诗<有惑有感>,别的没感到,感到了深深的压抑,尤其是“好书相伴度余生”一句,一股悲然而生。 本来,“余生”,风烛残年的老人称之尚可理解,不惑之年,按联合国对年龄段的划分标准,仍属于青年范围(43岁以内),的确,40岁,人生接近正午,阳光灿烂,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却称“余生”,那“余生”也太长了点。这一句“荒唐言”中,定承载着“一掬心酸泪”。痛苦的日子,“余生”越长,折磨越多,苦难结束越遥遥无期,估计这就是沐矶40而“余生”的题中之意。我理解了,为何武侠小说中败者往往对胜者说“你杀了我吧!”,而胜者尽管对败者有刻骨仇恨,却不杀,说:“你想的美,我要废掉你的武功,让你生不如死!”就是要把败者充满希望的生活变成“余生”。沐矶大约就是生活失意,希望幻灭,或者遭受重大挫折。总揽全诗,似乎是因为远大的“鸿鹄志”未能实现,“功名”未达到预定目标,为此失意,为些痛苦,为此不惑称“余生”,如果真是这样,实在大可不必。其实,读沐矶的诗,尽管灰暗,却也文彩飞扬,气度不凡,而且还能“诗魂屡屡兴”,这不也是一种名?既已把功名看作“尘与土”,何不学学陶渊明,干脆丢开你的什么“功名”,换一种生活方式,归田园居,“久在樊笼中,始得返自然”,“燕鸥情”也是一种美好的情怀,甚至比永远“鸿鹄志”更容易让人接近。你有酒、有菊、有诗,比古人“无花无酒过清明”,比陶公有菊无酒过中秋要潇洒地多,惬意地多,只要你能看得开,你的“余生”定是春光明媚的第二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