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渡桥主 写于 2005年11月23日 07:55:59 浏览次数:1588 文短气长 千秋绝调

文短气长 千秋绝调 ――读三篇千古传诵的百字短文 时下假货猖獗,连文坛也多“注水”的文章,原本可以写得很短的文章,却要不断的注水,不断地拉长,直至如懒婆娘的裹脚布般,令人难耐之际,方才罢休。这不能不令我们怀念文学大师几篇传诵千古的百字短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历来传诵不衰的千古绝唱,全文仅18句,81字。但是借“陋室”述志,很好地表达了陋室主人(作者)不慕荣华富贵,向往超凡脱俗的情操。文章开篇就以“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比喻陋室之美,然后写陋室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在幽静雅致的陋室中,来往的都是雅士良友,即使孤寂之时,身居陋室,也能领略到无穷的乐趣。陋室虽陋,主人精神却很充实,而且可以避开污浊无聊的官场。全文结构谨严,语言精巧,立意新颖,起承转合,浑然天成,真不愧是一篇难得的绝妙好词! 而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的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也有一篇不满百字的短文――《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这篇被历代文论家评为“千秋绝调”,誉为“文短气长”的典范之作,全文仅仅九十字。但这 九十字的小短文却写得“一波三折,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强劲峭拔,极有气势”,起承转合,曲折奇妙:第一句“起”,点出世上一般人的看法,作为批驳的对象;第二句“承”,紧承第一句,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驳倒起句中“能得士”的说法;第三句是“转”,用假设和反问进行反证,有力地驳倒起句“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的说法;第四句是“合”,疾转急收,一语断尽,点明孟尝君养“士”三千,无非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真正的士耻出其门,既驳倒起句“士以故归之”的说法,又照应第二句提出的观点:“特鸡鸣狗盗之徒,岂足以言得士?”文章驳成说,立己见,开合有度,天衣无缝。真可谓句句罗绮,字字珠玑。 与王安石同时代且同列唐宋八大家的北宋大文豪苏轼,那篇脍炙人口的短文《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仅八十三字,却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精美的月夜观游图:夜空如洗,银盘泻辉,寺院岑寂,月色如水,竹柏婆娑,而赏月人则闲庭信步,观月赏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耳。”这不足百字的短文,竟然把叙事、写景、抒情简洁而自如地融为一体,营造了一个极其清幽高洁的意境,很好地表现了作者此时闲适旷达的心境和落拓不羁的个性,玲珑剔透,情景交融,诗意盎然,正如刘熙载《艺概》中所说:“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真可谓千古绝妙之文。 刘禹锡、王安石、苏轼这三位不同时代的作家所创作的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美文,却有着相同的特点:短小精悍,千古传诵,犹如三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年,也闪耀在中国文化史上,时时启示人们:文章绝不是以长短来衡量优劣的!

 


登录管理

《沐矶诗文集》电子版

下载电子版

1.请使用Adobe Reader观看

2.电子版下载地址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