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渡桥主 写于 2005年10月21日 09:59:41 浏览次数:4272 阅读纳兰性德

阅读纳兰性德 素有满清第一词人之誉的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生活在康熙盛世,享年仅三十又一岁。其词深受一代国学大师、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的推崇:“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真可谓赞美备至! 读纳兰性德之词,我们会在自然中读到哀怨!纳兰之词正如王国维先生所品评的那样:自然真切、清淡朴素、不尚雕饰、若清水芙蓉。但透过纸背我们总能读到他穿骨入髓的离情别绪和闲愁哀怨,有时甚至令人心凉如冰,久久难以释怀。因而读纳兰之词,在心灵被震撼的同时,又仿佛千千结缠在心头! 纳兰性德生于清朝最兴盛的时代——康熙王朝,长于满清最富贵的家庭——大学士明珠之家,交游往来的皆一时俊彦——陈维崧、顾贞观等均与之契厚。但他的词却丛骨子里透露出无限凄凉和哀怨:“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琉窗,沉思往事立残阳”,“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这些随手拈来催人泣下的断肠之句,为何竟出自一个贵族公子之手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位出身于满洲正黄旗一个钟鸣鼎食物之家的贵族公子如此伤感呢? 纳兰容若并非鸡肠狗肚之人,对坎坷失意志士来访他都会热情款待,生馆死殡于赀财无所计惜。甚至连从为谋面、久徙绝城的吴兆骞,他也助其赦还关内!在仕途上,这位宰相长子,康熙10年中进士,后官至一等侍卫,成为皇帝近臣,随皇帝关内关外的奔走,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美差啊!少年得志、勤奋好学、文武全才的他本应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啊,但他心中竟然拜李煜为师!一代词人“薄命君王”的李后主,“多少泪珠无限恨”的伤感源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怨,也是由君王而阶下囚的必然流露!但是纳兰性德呢?他出身贵族,仕途通达,又深得皇帝信任,他有何切肤之恨呢?他“哀伤顽艳”的理由是什么?难道仅仅因为妻子卢氏的早亡?“赊书消得泼茶香”这诗意十足的夫妻生活,当然会令他耿耿于怀!但从他的身份地位才情学识看,这也还不足以令他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没有亡国之痛,也无落魄之苦,既非“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又无无病呻吟的矫情,那么为什么他的词会向世人展现出一种无法安慰的悲凉、一种刻骨铭心的哀伤?这种大哀伤、大悲凉、抑郁难谴的伤心欲绝,使他的生命历程大大缩短,只留下三十一道生命的年轮!让人在扼腕叹息之际又多了几分疑问。也许正是妻子的早逝,让他看透了人世繁华如过眼云烟的无奈、嚣嚣尘世而无归宿的痛苦?也许他由妻子的早亡想到了满清立国时杀人如麻、戮子戕亲的残酷,从而领悟了浮生若梦的真谛?妻子的早亡,为他的人生顿悟提供了契机,这有他众多的众多悼亡之作为证,恩爱妻子转眼的香消玉殒,虽然不可能击倒他,但却让他从中顿悟了人生的无常,生命的可怜无奈!生如朝露的残酷,让锦衣玉食的纳兰性德再无寄托;人生如过客的仓促,让本应达观的词人彻底幻灭······ 把“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就是纳兰性德的价值!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词才会如此耐人寻味,撼人肺腑,才会如此光彩照人,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登录管理

《沐矶诗文集》电子版

下载电子版

1.请使用Adobe Reader观看

2.电子版下载地址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