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渡桥主 写于 2005年10月15日 05:55:43 浏览次数:1764 放逐名利

放逐名利 读《浮生六记》最大的感受,就是与作者沈复一起放逐名利,ji尽情地享受作者的恬然自得、潇洒闲散,尽情体味生活的多彩多姿。 “时方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临老又为制渔竿,与芸垂钓于浓阴深处。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不。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饮,微熏而饭……”多么朴素自然、细腻入微、清新可人的描写!而这样的文字书中俯拾皆是。读这些充满灵性、韵味的文字,真是如啜香茗,令人怡神荡魄,不酒自醉,飘飘欲仙!这是作者用放逐了名缰利锁的妙笔,精心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世俗生活中撷取的绝妙好词。谁说人生太苦,生活太俗呢?生活本无俗雅,惟有人才有俗雅之分! 但是沈复却并非“文人雅士”!他既非秀才举子,又非操笔之人。相反,为生活所迫,他先习幕经商,后卖画为业。在世俗人的眼里他大概是一身铜臭吧!但是浪迹天涯的生活,很少经史子集的熏陶,却保存了他率真自然的天性,因而他的下笔为文,少了拘束,少窠臼,少了虚伪。恰如俞平伯先生所说:“无酸语、赘语、道学语”“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晶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真可谓一语中的。 也许有人回指责沈复的小鼻子小眼睛小家子气,指责他的胸无大志,沉溺与儿女私情。但是,须知:沈复是生活在最令人窒息的“乾隆盛世”!在这样一个黑暗时代,沈复的耽溺于家庭生活,不正是他摆脱尘世纷扰、寄寓心性情感的绝好选择吗?对家庭生活的热烈赞美,其实正是他对冷漠社会无声的 反叛和挑战啊!他小小的安乐窝竟成了他避世的“桃花源”!这本身就是一种控诉!所以,沈复、芸娘夫妇二人才会两次被父母逐出家门。我们有什么理由指责沈复呢?谁有他如此的达观大度——把名利一起放逐?沈复和栖身山林的陶潜一样,都是隐士,不过,沈复只是心隐,让人不易觉察罢了!当然,他的这种独特的反抗很无力,但“舍此其谁”?再说,沈复不是在炎凉的世界中为自己保持了遗篇净土吗? 放逐名利不易,他需要大智大勇,而沈复做到了!这大约是《浮生六记》永久的艺术魅力只所在吧!

 


登录管理

《沐矶诗文集》电子版

下载电子版

1.请使用Adobe Reader观看

2.电子版下载地址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