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悠 写于 2003年09月08日 09:03:33 浏览次数: 7182 深挚情爱的心曲 一出动人的悲剧
深挚情爱的心曲 一出动人的悲剧 作者:叹悠 一日大雨倾盆,诗人与她邂逅相遇,看到她黯然神伤的样子,他感到焦虑难忍。犹如陆游在沈园遇到唐婉的情景。“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悲积愁涌,经受了二十年感情折磨的他,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忧郁,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千古绝唱《踏莎行》词曰: 爆竹声消,香车已远,心酸掩泣头 佯转。愁怀能够向谁言?情深唯恨缘薄浅。 碧水桥头,青山道间,绸缪忘了黄昏晚。一声叹息仰长空,白云怅望随风卷。 这首《踏莎行》是深挚情爱的心曲,一出动人的现代悲剧。是诗人二十年前生活的真实写照,回忆往事仍历历在目,说明带给诗人的无限伤痛是那么刻骨铭心。如果不了解这些背景,就很难理解这首词的深刻涵义。 在爆竹声中,相恋的人乘车而去,看到相爱之人嫁作人妇,心中的酸楚无法掩饰,望着渐渐远去的车队,泪水模糊了双眼,这时主人公正处在送亲的人群中,怕人看见泪流满面的样子,头转过去。但为了多望一眼,明知已看不到相知相爱的恋人,也还要多看一看“香车”,因为那还有一点点渺茫的奢望和幻想,如果这点“眼欲”也不能得到满足,那么诗人的精神可能就彻底地崩溃了。所以“头佯转”是诗人复杂的心理不能自制的表现,也是勉强作为一时的快感和慰籍。 上阕前三句,诗人不仅用十五个字就交代了人物、背景和所发生的事件,而且情景交融,写的心哀情惨。尤其是“爆竹”、“香车”名为写物、实则写人,名为写景、实则写情。最精妙的是一个“消”和一个“远”字,更表达了主人公肝肠寸断、凄怆欲绝的感情。相爱的人“远”离而去,随之是爱情的“消”逝。大家都知道,人们燃放爆竹是为了增添喜庆气氛,“爆竹”也就代表着幸福和美满,在这里则预示着主人公的爱情和幸福渐渐消失。因此这三句是该词的灵魂,它生动地揭示了主人公思念恋人的一腔痴情,从中不难看出,别具匠心的诗人深湛的学识和文学才华。 “愁怀能够向谁言?情深唯恨缘薄浅”离愁别恨,相思之苦,想嚎啕大哭,但与此时次地不相称。又想向挚友倾诉,但朋友不在身旁,也必定没有自己的这种感受。古人解:高深莫测叫做“天”,无可奈何叫做“命”。最终,无力与社会、家庭抗争的主人公自认天命,只有怨恨情缘的浅薄。 下阕前三句,诗人追忆起一幕幕十分甜蜜的往事,似在向人们讲述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在青山道间,小桥流水,两颗心灵,天真烂漫而不避嫌疑,你采集野花、梅子,我骑着竹马在野外追逐欢娱,展现了一幅童年的纯真友谊的情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我俩童年友情的最精凝的概括。随着年龄的增长,忘情嬉戏的童年结束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要谈得到事。每次约会,还是原来的地方,因为这里目睹了我们爱情种子从初萌到成熟的全过程。你言陈世美,我言“抱信柱”,卿卿我我,山盟海誓,建立了真挚的爱情。一个“晚”字,涵概了主人公缠绵动人的故事、相互倾诉爱慕的情感和一步步走向感情顶峰的全过程。 一笔逆转,诗人陡然从渴望寻梦的颠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这一落差,体现了爱与恨、事与愿的巨大差距,物是人非,今非昔比,如今人已远去其悲凉孤独可以想见,反差增大,加强了感情力度,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最后,通过放声悲呼,嗟叹了内心的怅恨。如果说“情深唯恨缘薄浅”是上阕的题解和答案,那么下阕的“白云怅望随风卷”则是《无言的结局》一道无解题。所以大家应理解诗人的这种匠心之妙。 全词天然白描,毫无矫饰之态,亦乏浓墨重彩,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可谓真情流露,沁人肺腑,虽只淡淡写来却感人至深,读罢不觉潸然泪下,故书契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