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写于 2003年06月09日 03:37:12 浏览次数: 7277 静听沐矶先生的琴声
有人称诗为无谱之歌。诗人自然是弹奏乐曲的琴手,演唱乐曲的歌者。沐矶的曲子有高亢,有低沉,有疾风暴雨,有野鹤闲云。“跃上高原数百旋,壑深无底手摸天。谷黄枣紫红梁茂,远眺柴松云际边。”(《过黄土高原》)。这是他歌里较高的音符,也是当下诗人们较少涉足的领域。当今的许多诗被瞥一眼就扔到旁边者有之,寄A君给B女士者多如牛毛。真正的诗人在哪里?请听沐矶的轻吟:“体态轻盈心地柔,两情相依又何求。今生无缘常相守,泪湿青衫恨不休。”(《七绝 无题》)。单从字面上看,没有一句想念的话,而诗句里却包含着对情人浓浓的思念。脆弱的人是承受不了这种对情感的犀利穿透的,我正是在读到这几句时泪水盈盈的。坦率地说,在他的诸篇作品中,我仍然偏爱他那些与情感相关的篇作,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别看现在满世界的情感盛开,其实是流失的状态,今天没有明天。因为流失,我们便到角角落落去搜寻,找到什么是什么。我们不再加油努力,我们的情感就将面监贫瘠,我们情感的幼苗再也经不起泛滥的砍伐。这就是情感的生态环境。真感谢有沐矶这样的好诗人,他使情感有机会表现它鲜活的状态。 读了沐矶的诗词,我便暗暗告诫自已:不要轻易去写诗词,它不像散文,这不是一种可以经常写,源源不断的东西。因为诗词是直接书写与我们生命有关的感情,生命多么有限,情感也就多么有限,情感在这里,显现了它的肌肤纹理,是纤毫毕露的,是以漂亮的思索建筑的,是滚雪球的那种推动,思想的肌理也就在此时清晰地显现出来。 沐矶的诗词在于他的精巧、跳跃,在于他的水到渠成、自然流淌。这一特点最为明晰,他也最为擅长。“夕阳天海染金黄,绿树成萌碧草芳。婀娜多姿妙龄女,轻哼俄调曲悠扬。”在这首题为《阿穆尔海岸》的诗页里,海天夕阳、垂柳青草、美女骊歌被珠联璧合,可以看出他驾驭不同意境的自如和讲究,以及句式之间的大幅度奔腾。这种跳跃不借助任何技巧,纯粹是一种思想逻辑上的跃动。简单的几个句子,每一句都平淡无奇,而摆放在一起,却成为一首意犹未尽的诗,平常中透着底蕴,透着张力。 诗忌雕琢,更忌虚假。“黄梅夜半暑难消,蚊咬哇鸣气闷潮。遥想天涯孤旅者,共听细雨打芭蕉。”沐矶先生这首《黄梅夜雨》写得精妙绝伦,情景交融,思人念远之情跃然纸上,心中有情,诗方动人,有谁会认为这不是一首最动人最耐人寻味的好诗呢? 曾经一次次地思考,沐矶对诗词的自如运用,缘于何因。经过与他长期的耳濡目染,我方才悟到:沐矶先生不是用笔写诗的诗人,他整个人就是一眼丰盈的诗泉,连骨子里都浸润着诗句。 那么,且坐下来,静听,静听沐矶先生的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