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写于 2003年05月21日 03:47:44 浏览次数: 6980 沐矶,在文字中享受悠然自得
沐矶,在文字中享受悠然自得 梁玮 “醉别凤凰楼,热泪行行向谁流?月冷风寒孤鸣雁,深秋,影只形单更起愁。忆昔共郊游,依人分忧似水柔。万里晴空云突变,何由?心乱如麻难理头。”(《南乡子 醉别》)读着这样的诗句,似水的柔情,离合的悲欢,哪怕从最坚硬冷漠的心胸里也能够如火的奔涌出来! 在人类的精神创造物中,许多是速朽的,时代的喧嚣里,那些最耀目、最响亮的往往和“不朽”相去甚远。沐矶的作品可能在现在是寂寞的、被人忽略的,但他对生命存在的完美追求、对艺术形式永无止境的探索、对爱情与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古往今来的写作者中,均达到了极致和忘我的高度。面对日益纷繁的物质社会,我们不妨冷却一下头脑,看看沐矶先生说过或做过什么,也许是有益的,因为,《沐矶草庐》是一部谈人生的终极之窗,因为沐矶最有可能成为你“相望于江湖、相知于心中”的朋友,因为他的善感中处处充满爱心。 《沐矶草庐》让我们看到当代中年人的沉静和智慧。有阅历的人,可以得到共鸣,甚至还能因此发出会心的微笑;阅历不足的人,从中可以得到颇为隽永的感受,免去了弯路和尴尬。我相信,不同经历的人,都可以在沐矶先生的作品中得到许多感受和启迪! 沐矶先生的作品虽然是少了那种一往无前的激情,而更多地扩张了他对世态风俗和人生经验的哲学领悟。沐矶年轻时的那种激情,已经如夏日的河水,过去了,曾经的激情连同浑浊一起澄清,如秋天一样透明。这样对世事人生的领悟,不仅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而且也含蓄着沐矶的睿智与善良,丰富的阅历帮助他领略了各种不同的生活,经历了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将这些感受消化透彻,然后用平和的笔触写出来,叫人感受到了红尘滚滚的气息,但又能俯瞰红尘、旷达超脱。人生经历有限,生活感受无尽,沐矶文思不断,新作佳作连篇。这是来自先生心灵深处的伤感而温柔的倾诉,他的成功与失败,他的爱与哀愁,他的痛苦与欢乐都和我们息息相关,把我们每个人都连接在一起。一位友人告诉我,沐矶先生头脑清楚,条理分明,很懂得用那种很生活化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传情达意,并渲染情感引起你的共鸣,在他温暖的文字里,青春写在脸上,在他的眼里,爱情是讲究真诚和永恒的,读他的作品如冬日傍晚与至友围炉对聊,无论处于怎样的心态,他都会带给你深深的温暖和愉悦,能从中分享另一种人生快慰。 先生不喜言谈,神情冷峻,与之面对,常常是你谈他听,不然,就是久久沉默,真正可称为“枯坐”。电话更是简洁得要命,一问一答,问几句答几句,绝无多的发挥,可谓是再单调不过了。然而,这只是一种外表或者说假象。读他情文并茂的散文,读他文采飞扬的诗词,读他意惹情牵的书信,你便不难发现,实际上沐矶有着浓厚的生活乐趣,他不是那种只知道枯坐纸堆的书呆子,相反,其性情颇似一个浪漫才子,精神里充溢着人们在唐诗宋词中可以领略到的那一种文人风流。深沉成就了他的文字,所有阅历,所有修养,所有情趣,成了他行文走笔的厚重基石和丰富背景。 可以看出,沐矶先生是一位喜欢娓娓道来的诗人,只想向他的可爱的读者露出灿烂的笑脸,或流下不识愁滋味少年才有的“无根的泪痕”,一旦进入文字世界,他的思绪与语言,顿时顺畅无比,活泼跳跃,五光十色。书、人、心境、世态,爱恨情愁,他无所不谈,毫无掩饰,真实地把他的性情显露出来。在这方面,沐矶先生相当放松,潇洒从容。当把他的所有文字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时,我便感觉到,一个颇具个性特色的文人,竟这样悠然自得地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精彩的精神记录。他深知人生的矛盾,而他的可爱正在于赞美这些矛盾。他说青春美的易逝,夕阳正美在临近黄昏,如果这些都是永驻的,谁还会想去紧紧抓住,天下乐趣全是烦恼带来的,烦恼使人不得不希望,而希望是包治百病的良方,泪水是对人生的肯定,因为追忆似水流年才会有伤逝的清泪,这就是沐矶,他的美在于他对矛盾和痛苦的肯定,对流逝的肯定,对人生的肯定。 “河畔古柳吐新丝,倚树佳人立几时。秋水望穿人不见,春光只恨日迟迟。”(《幽怨》) 这,又怎是一个情字所能了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