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写于 2003年04月23日 04:26:47 浏览次数: 6826 沐矶,你带给我们的是最深的感动
近来,沐矶先生每有新作,一般都要送我赏阅,久而久之,连他发表在《诗舟》、《吟风》等内部报刊上的一些作品也成为我关注的对象。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和与他进行交往,耳濡目染,我学到不少东西,得到不少启迪,受益匪浅! 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纷繁复杂,对研究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非长期钻研不得其门,不结其果。沐矶先生多年来一直坚持古体诗词的创作并取得了斐然成果,实属不易。沐矶如同一位美食家,用灵动智慧的语言蒸、炸、炒、煨,炖感悟之情调,煲人生之沧桑,令人在品美味、嚼美文、流连岁月与山水风情之际精神大爽,胃口顿开,大嚼细品尽开颜,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阅读享受,他的作品可以说是篇篇精彩,句句经典,十分养眼。 我读沐矶先生的作品,之所以读得心潮起伏,之所以读得肃然起敬,之所以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正在于作品的感染力,他的作品都是他的“心语”,读着他们,你不仅可以由“语”见“心”,而且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心”,一直与我们一起跳动。置身其中,读者将为本真灵魂洞窟的深远、不曾望见的自由生命的生动以及作者不妥协的人性洞察与艺术良性所折服。 纵观沐矶之作品,乃求意外之意、趣外之趣、情外之情,其内在精神、学养、才情,无不跃然纸上,内中更潜藏着更深一层的文化含意,耐人寻、耐人品、耐人思。沐沐矶先生曾不止一次地对我说,十年浩劫使自已丧失许多宝贵的青春年华,致使理论上后天不足,如果说还曾写出过几首稍微像样的东西,那是得益于自已的生活功底,比较注意学以致用,不愿当思想的懒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据我所言,沐矶先生的为学为人得到社会特别是文化界的广泛敬重和认可,我作为一个年轻人,能与先生相交相知,并得到他的指点和信赖,实在是幸莫大焉。 一位女友曾对我说:“《沐矶草庐》是我的情感联结,在美丽的黄昏,坐在小河边,温读沐矶诗词,使人从精疲力竭身心俱累状态走向平衡健康状态,同时获得长久、持续的全方位的愉悦和共鸣,从而达到一种尽可能完全的幸福境界,使寒冷而疲惫的心灵充满了温暖。有如重回伊甸园。即使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只有心灵相通、幸福平和!” “春归依旧杳无声,几载痴心换簿情。燕雀不谙缘底事,东方未晓噪前庭”。(《春思》)沐矶的作品总有太深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情感,总是带着一种凄美与伤感,缠绵动人、情致深婉,通篇潇洒而不轻滑,秀美而不浅俗;平实无华的文字,娓娓道来,却平添了许多离愁别绪,勾起了读者内心最深沉的感动。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沐矶婉丽清新的艺术特点,还可感受到他风流倜傥的名士风度,情其深,爱其浓,让人泪下沾襟。 这就是沐矶带给我们的感动,在充满淡漠与疏离的世间,沐矶勾起的是人们心中最温柔的情感,你多久没有感动过了?如果你觉得眼睛日渐干涩,翻一翻《沐矶草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