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伟 写于 2003年03月20日 04:25:30 浏览次数: 15760 古体诗人-沐矶先生
古体诗人-沐矶先生 梁 文 “春乍寒,心亦寒,君道归时却未还,忍悲泪暗涟……”这是沐矶先生今春创作的《长相思》的开始句。这蕴含丰富想像力、细腻缠绵、哀婉凄美、伤情惜往的诗句,谁也不会想到是出自于一位身在商场官场中的公司老总之手。 近来,翻阅一些比较有影响的诗词刊物,经常见到沐矶的作品。日前,笔者专程拜访了沐矶先生,通过他的诗词和与他交谈中才真正认识了他,读懂了他。 沐矶28岁便担任某著名公司副经理,那时他是全省系统中最年轻的一位基层公司领导,1996年4月,出任公司经理。如今沐矶已在战线上奋斗了24个春秋,这些年来,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始终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着周围的人们,使各项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分营后的公司负债累累、困难重重,然而他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就使公司在经营上扭亏为赢,公司的营业额、业务效益以及企业形象蒸蒸日上,一跃成为全省的先进单位,公司和他本人连年受到省、市领导部门的表彰。在工作事业中,他是一位优秀卓越的领导者;在文创作上,他的人生同样熠熠生辉,闪烁着光芒。沐矶先生在中学时代就喜欢古诗词,有时来了灵感也写上几首,但都深藏起来,生怕别人见笑。直至1998年才被一位干记者的朋友偶尔见到,经过推荐,处女作终于在《邳州日报》上发表。这给沐矶的古体诗词创作带来无限的鼓舞。为提升创作水平,丰富文化底蕴,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参加各地的学习班和笔会,学习切磋古体诗词的创作技法;为了方便与文友联系交流诗词作品,沐矶先生还在互联网上开办了《沐矶草庐》网站;为开拓视野,提高创作激情,沐矶先后到过长江三峡、陕甘宁以及泰国、俄罗斯等地参观学习。他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出了一批极有影响力的作品,并使他的艺术理念更贴近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更理解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更为文化冲突碰撞出的璀璨之光而激奋,在这种精神的超越后,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李氏古诗词艺术。 沐矶的文友小到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大到全国各地著名的诗人、作家、评论家等,这些都是他新作的最先读者。近三四年,沐矶先后创作发表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经常在国家、省、市级各类大赛中频频获奖。综观他的作品,不若温庭筠之香软柔弱,却颇似冯延已词之委婉清新,亦不乏中主的深婉低沉以及后主的抚今追昔,又全不似其中一家,但均属洪钟大吕似的沉雄之作。这种沉雄,使人惊叹沐矶居然蕴蓄着如此深厚的内功,生命旅程的感悟,现实生活的景况,远古文化的遗风,全通过了静心思虑与慧眼观照,使作品注入了一种举重若轻的空灵与真诚。沐矶以华彩之笔咏诵着闲适雅致的情怀,遥远伊甸的失落!他以宁静智性的情调、如诗如画的语言,在悠远的叙事怀人和寄意抒情中,见证着这一切,反思着这一切,“哀而不伤”,婉约的词风中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骨力。他的作品,如同他的人品和形象,既有优秀文化的深厚、敦实,又有时代的开张、爽朗;既有唐诗宋词的凝重、磅礴,又有诗经楚辞的飘逸、灵动,欣赏他的作品,能读出“缩将百尺苍鳞鬣,石破涛飞纸上来”的隽永韵味。 “六月武夷如画屏,碧波竹筏泛中行。谁言阳朔甲天下?怎比闽瓯山水情。”(《登武夷山》)。他的作品凝聚了对自然的真情挚爱和对生活充满美好的向往! 通联:江苏邳州市邮政局人教部 电话:05165223889 邮编: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