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 写于 2003年01月28日 05:29:22 浏览次数: 6800 细品《沐矶草庐》

细品《沐矶草庐》 梁文 《沐矶草庐》是我今年得到的最为得意的一本书,这是一本值得细嚼慢品的好书,书中作品像是密密的精神细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读者的灵魂。喜欢《沐矶草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作者不但是语言的弘扬者,同样也是语言的创造者,我始终认为:读书即是读作者。记得有一位著名的作家曾说过:“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诗,而诗的二大标准也许就是音响化和色彩化。”我想,假如以此为标准,读《沐矶草庐》便可以读出这两种意境。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感到它在设计上有一种新奇感,一半是作者的诗词散文创作,另一半是名家的评论,书名《沐矶草庐》,“此中有深意”吧,这也许点中了诗人写作的某种状态。沐矶先生不是那种高产的作者,而是有着充分耐心的写家,对文字,对思想,都是如此。也许正是如此,他推崇一种精致的诗意,他似乎不屑于表面的生活,而更倾心于用深沉、微妙和丰富的语言对之加以诗化的呈现,凄婉的诗句中显示的是无所寄托的茫然,他的抒情是一种典型的古典抒情,每一个字,每一首诗,都来自他生命的深处、艺术的敏感以及属于气质中某种根深蒂固的东西。我承认,我一直没有读到像他这样的诗作,这对我的审美趣味无疑构成了某种挑战。 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在沐矶的眼里,就是人的思绪之花,就是人依据其思想的那种行走。谁都不可能对世界形成覆盖,任何人都只是在自已生活的那个局部对世界和生活进行感受,进行着自已在可能情形下的那种可能的寻觅。因此,我们在阅读沐矶先生的作品时,不仅会感到其作品的纯正,而且会感到他的作品其实离我们的现实是如此之近,近得就像我们同沐矶原来便是邻居。 沐矶是写诗词的高手,他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独辟蹊行,作品布局谋篇的简练精巧,视角与切入点的独到新颖,语言的绮丽多姿,婉约凄美,感情的投入与才情的激荡,行文风格的浑然一体,自然多致,让人油然生出阅读的快意,感觉纯美的享受。这样的作品也许缺少新意,但它常读常新;也许过于朴实,但它永远动人。沐矶先生如一位优秀的导游在引导着游客,提醒着这处景物的特异独出,那处风光的不可等闲错过。也许在你自已就漫不经心地过去了,他却给你强化着,耐心地指点着,引导你的眼睛,深化你的思路,点化着你发现美的眼睛,一路下来,你会觉得受益非浅,不虚此行。沐矶先生的每一首诗作之后配以精心选配的评论,读者可以先读作品,仔细感受一下,思考一下作品在什么地方打动了自已,然后再去读论,两相对照,也许会有先获我心的感受,也许会有新发现,也许会有不敢苟同之处,那么这本书便会成为一个审美触动器,帮你开启艺术灵感,点燃创作激情-----这是阅读本书的另一种收获。 沐矶先生多年的工作生涯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的文笔意蕴丰厚,洒脱自如,浑然天成,又加之深刻的思想底蕴,显示出独特的卓越的文化品位,常以悲天悯人的情怀透视社会人生的诸多层面,感情充沛,辞采飞扬,意到笔转,其为文的理趣与情感兼融合一,文短而不失情趣,字少而多姿采。透过作品的表象,我们读到了哲理和智慧,感受了情挚和快乐,沐矶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熟视无睹的奇妙世界,来倾听他内心的声音,并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和生活的启迪、人生的思考;透过他那隽永凄婉的文字,读者可以发现他对人世的悲悯之情,世事沧桑,但沐矶先生血未冷,带着激情和梦想,让我们随同他一道穿越生命的暗夜和沼泽。 诚然,沐矶先生作品中也充满了矛盾,但能表现出这种矛盾,正是作者的真实所致。如果没有了真实,哪来吸引我们驻足的魅力?就像沐矶先生自已说的那样:坦然地做人,安静的写作,并使自已超越浮华而进入亲切平和的人生状态,这或许是一个优秀诗人的明智选择。站在这样的历史坐标上,表达自已的思想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善良道义,这正是沐矶先生自信心的表现。从这一点来看,《沐矶草庐》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阅读上的享受,更有灵魂上的指引和精神上的思索。 “文章千古秀,仕宦十年荣,”艺术之树是长青的,扎根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文学作品是最有生命力的,当我们在沐矶先生所创造的文学世界里流连忘返的时候,真有一种物我两忘的慨叹! 通联:江苏省邮政局人教部 邮编:221300电话:13063533530

 


登录管理

《沐矶诗文集》电子版

下载电子版

1.请使用Adobe Reader观看

2.电子版下载地址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