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络 写于 2011年11月14日 03:14:01 浏览次数: 10519 孟子三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其大概意思是: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父母都健在,兄弟安好,是第一种快乐;抬头不愧对于天,低头不愧对于人,是第二种快乐;能得到天下优秀人才,并去教育他们,是第三种快乐。读罢,很有感慨,有股想写点东西的冲动。现对孟子的“君子三乐”观作一简要评析。
第一乐 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记得孟子的祖师爷孔子论孝时曾说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孝俤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孔子所表达的意思与孟子的观点一致,都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作为仁者(也叫君子)的必备要件之一,而另一传统经典《增广贤文》也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兄弟相害,不如友生等。可见自古及今中国人都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也间接造就了中华民族“孝俤”的优良传统。这个优良传统延续至今仍然还有强大的生命力,还被广大的中国民众所遵循,当然,间或也有“恶孝俤”的事情发生,中央电视台12频道《道德观察》栏目就经常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恶孝俤”事件,并加以分析抨击,以此告诫人们,警醒人们。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喂养教育成人,等我们长大成人有能力回报父母时,如作出忘恩负义之事来,确属禽兽之徒,理应遭到天打五雷轰。
第二乐 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所表达的意思与孟子的观点也一致,诣在告诉人们要凭良心做事,要诚信做事,要正直做事,做事要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增广贤文》也说: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如果人人行事都能诚信正直,那整个世间就充满了温馨和谐,可在现实生活中,尔虞我诈相互算计比比皆是,上当受骗人财两空层出不穷。故《增广贤文》又说:人情似纸张张薄,知人知面不知心;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其实,你骗我来我骗你,到头终究骗自己;你防我来我防你,归根结底防自己。我认为讲诚信行正直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同时,要少发牢骚,少指责,少埋怨。
第三乐 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孔子说过:中人以上者,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者,不可以语上也;生而知之者为上,熏染而学者次之,困而学者又次之,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也。孔子所表达的意思相近于孟子的观点,都是说教育对象素质高低在教育者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广贤文》说: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看来孟子的很多观点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扬。
众所周知,老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老师对优秀学生的喜好,教一辈子书,能够桃李满天下,那该是老师终生最大的荣誉,亦是对老师的最高奖赏。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从这个意义上说,当老师比做官要好的多,强的多,毕竟很少毕业了的学生不认老师的(道德败坏且教育教学素养太差的老师除外),但却有不少不认已赋闲在家的官员之人。与其在位时高高居上,不如终生平平淡淡,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