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两句友情墨宝


该留言发表于 2004-07-20 11:38:23, 来自221.229.182.138 曼陀罗

我的那本是朋友寄来的,不过我想湖南路那家书店应该有卖的。

  • 站长回复: 为了一本书还的去南京买?再说就我们这把年纪的人了,大脑的内存很小,就不再去占用有限的空间了。
  • 2004年07月21日 07:42:33
 

该留言发表于 2004-07-19 04:44:14, 来自221.229.135.15 心太软

沐机矶先生,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帮你把余秋雨的作品请来。哪怕是砸锅卖铁,再所不辞!

  • 站长回复: 太夸张了吧?
  • 2004年07月20日 08:12:04
 

该留言发表于 2004-07-19 04:36:18, 来自221.229.135.15 心太软

神!

  • 站长回复: 真神。
  • 2004年07月20日 08:09:45
 

该留言发表于 2004-07-16 10:38:25, 来自218.3.249.7 曼陀罗

书是朋友从远方寄来,很薄很简单,一口气就读完了。 看第2部关于古驿道的梦梦幻幻难过到几欲掉泪,后面杨绛回忆真实家庭生活的内容一点也不好看,可能情到浓时情转薄,感觉只是太平淡。杨绛写钱锺书总是很出色,钱锺书本来就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人物,但是写女儿却是处处露拙。 我以前在公交车上听到过一个女人夸赞自己的小孩,基本内容是这个孩子一个晚上只尿湿一块尿布,很松脆的上海话,非常幽默,生动,我忘记原文,但是留下一片模糊的好感。杨绛把女儿夸的一点也不好,可能知识分子总是骄傲,夸赞有时和媚悦难辨,所以可以精彩地刻薄别人,但是最好的夸赞却只有留在肚中,说出来总是无趣。 且幸福感毕竟是非常个人的体验,也由于深植人的情感深处,不可分享,不可剥夺而弥足珍贵,写下来大有“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的感觉,还是不要说,不必说,不说更美好。 书有3处,让我印象深刻,也可作我读此书的收获吧~~ 摘抄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也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锺书就像阿瑗一样乖,他回校和我一起参加各式的会,认真学习。他洗了一个中盆澡,我洗了一个小盆澡,都一次通过。接下来是“忠诚老实运动”我代他一并交待了一切该交代的问题,我很忠诚老实,不管成不成问题,能记得趁早都一一交待清楚。于是,有一天锺书和我和同校老师们排着队,由一位党代表,和我们一一握手说:“党信任你。”我们都洗干净了。

  • 站长回复: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我是在很久以前读了二遍。他的这部唯一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仅仅是一笔带过,对他老人家来说是非常不公的。后来又看了电视剧《围城》,陈道明主演的方鸿渐,我始终觉得与书中的人物貌似神离。我又买了他的理论著作《管锥篇》一套,他是国学大师,我如读天书,就闲置在书架了。想想,真是愧对他老人家这套宏伟巨著了。
  • 2004年07月20日 08:14:59
 

该留言发表于 2004-07-16 10:37:21, 来自218.3.249.7 曼陀罗

《裴多》是杨绛翻译的,所以将我以前写的关于《裴多》的文章附在这里,表达我对杨绛的尊重之情,也希望她被更多的人了解和阅读。 《裴多》是柏拉图对话录之一,主要描述苏格拉底在雅典监狱被判死刑,服毒当天与他的一些朋友就死亡与灵魂的讨论,苏格拉底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为了信念而自愿选择死亡的人。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让我变成一个彻底的唯心主义者,而且让我充分领略了思维的乐趣及精神力量的无所不能。 我相信了灵魂的论调,自然如此辨证,有序的存在,相反者相成,黑和白,冷和热,爱和恨;不停的冲突,交战,转换却又共存,月有阴之面,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另一面,难道生就会被疏漏吗?如果生的背面是死,那生死就不会转化吗?生会变死,难道死就永劫不复了吗?难道如此神奇而周全的自然,就疏忽了这一条吗?我相信了灵魂的存在,灵魂可以完成重生。 苏格拉底的观点是哲学家为了探明真理,而要绝对摒弃一切肉体享受,保证灵魂不受肉体的干扰, 尽量离弃感觉,凝静自守,只相信抽象思维中的抽象实体,当灵魂能够独自思考,人自然进入一种平和与纯洁,和谐的境地,这种境界就叫做智慧。philosophy 的原意就是“爱智慧”。作为一个普通人,可能绝对摒弃肉体享受既没有信念的支撑也没有实在的必要,但我觉得相信灵魂,相信呵护肉体的同时,守护精神世界同样重要,这是我们能够过理性而快乐生活的基础,锦衣玉食的快乐是短暂的,没有生命力的,越饮越渴的,求之易得而永无止息的;精神世界的享用却是滴滴珍贵,无限蔓延,回味无穷的。我们身处一个比任何时代都看中物质的世界,我们被那样急功近利的教育体制催生长大,我们是迷茫的一代,我们甚至知道一个毫不相干的非洲国家喜欢刮什么风,但没有人关心过我们心灵的成长,我们的快乐与别人的气候无关。我们被教化得丧失快乐的能力。我们是顺民和愚民,24小时都安分守己,无趣的人,沉闷的社会。 引申远了~~~

  • 站长回复: 扬绛的《裴多》没有读过,我仅仅读了她写的小说《洗澡》,在下确是孤陋寡闻了。 先生,那家书店有卖此书?
  • 2004年07月20日 08:00:10
 

该留言发表于 2004-07-13 11:32:23, 来自218.3.225.70 Flyer

倩弟所添几个字仍点睛之笔!

  • 站长回复: 先生过讲了。
  • 2004年07月14日 02:07:23
 

该留言发表于 2004-07-03 03:08:27, 来自218.3.246.165 反画

木先生的诗越来越浅俗,几近于打油了。

  • 站长回复: 是是,现在编不出来了。请先生您多多赐教。
  • 2004年07月03日 03:18:31
 

该留言发表于 2004-07-03 10:58:26, 来自218.3.225.42 丽子

沐矶又有新诗出台了叫人耳目一新呀。 听说先生最近要出游我是羡慕嫉妒外加愤怒什么时候把我给稍带上呀:) 祝先生旅途愉快回来多交作业。

  • 站长回复: 谢谢。
  • 2004年07月03日 03:14:15
 

该留言发表于 2004-07-03 12:21:53, 来自218.3.246.118 安然

进入草庐会让人抛开一切烦恼,以前我身边的人都经常抱怨:生活淡而无味,工作周而复始。大家都整天把自己套在一成不变的生活程序里,更多关注利益的得失,从而忽视了生活的点滴快乐。但是进入草庐,这儿不仅没有功利目的,而且唤醒我潜在的能力,在这里,发现我所想和感受的,只是我原来没表达出来而已。在这里可以品位到生活中各色景观!

  • 站长回复: 安然先生,欢迎你到草庐来做客,如果说这里能够唤醒你潜在的能力,发现你所想和感受的话,说明这间简陋的草庐还是值得你以及网友光顾的。
  • 2004年07月03日 03:06:05
 

该留言发表于 2004-07-02 11:47:17, 来自218.200.158.2 风筝

哈哈! 这样说余秋雨了!其实他的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 站长回复: 每个作者都有他的读者群。我听说他的书是非常值得看的,可惜的是我没有机会去读他的作品。
  • 2004年07月02日 05:42:43
 


登录管理

《沐矶诗文集》电子版

下载电子版

1.请使用Adobe Reader观看

2.电子版下载地址

最新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