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蜗居》
浏览次数:10676 来自网络 写于 2009年12月26日 02:41:54电视剧的矛盾冲突十分明显,复旦大学化工系高才生郭海萍要在一个大城市江州买房子,但是凭借她的那个经常加班又不给加班费的小公司不给能给她这个机会。于是一次次的争吵,一次次矛盾的激化,贫贱夫妻百事哀。似乎这部电视剧从一开始就要将矛盾全部激化。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妹妹郭海藻的适时出现就是为了缓解矛盾的。上大学,工作,恋爱,这些剧本都没有过多的介绍,只给了我们一个背景,她也像姐姐一样是个高材生,漂亮,独立,自主,在姐姐的影响下,想留在大城市发展。如不出预料,她将是姐姐的翻版,若是翻版估计那就真的没市场了。
妹妹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在社会如此宽容的今天,我们似乎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二奶”的头衔一直吸引我们抱着一种“看好戏”的心态去等待结果。市委秘书宋思明是官场代表。从认识海藻到最后撞车死亡,都逃不过一个“情”字。年轻女孩特有的清纯深深吸引着这个中年男人。有了这个男人,郭家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因为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当钱和权交织在一起,不分你我的时候,大家都尝到了其中的甜头,海藻也渐渐爱上了那个被她称为“有一点点老”的男人。不在乎失去爱情,不在乎失去家人的理解。她走上了“二奶”的道路。像所有的情人一样,当事人谁都不肯承认这种尴尬的身份,他们标榜自己的爱情,标榜自由,希望这样的生活能够就这样实现天长地久。
宋思明靠着“水至清则无鱼”的理论,大张旗鼓的一边享受着妻子女儿带来的家庭温馨,一边享受着海藻年轻的身体。宋太太,在“年老需要拐棍”的理论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带好孩子,管好家庭。郭海藻原本打算享受完这种刺激之后就和男朋友小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想法在一个雨夜完全崩溃。不得已开始了“二奶”生活。不要名分,不要地位,以爱的名义挥霍青春。当欧式风格的家具将高雅的情趣渐渐培养起来的时候,当一双四百快的长统袜把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得时候,当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的时候,当周围的人都已经把改变形成习惯的时候。一切突然要消失,银行行长的双规。中央纪委的检查,所有迹象表明,大家的好日子到头了。
故事情节,结构一直吸引着观众,每个环节都丝丝入扣。只是结尾很意外。宋思明车祸自杀了。这个结局在前面是没有铺垫的。而他的自杀也是在双规之后。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编剧不了解官场的程序,用死来解决问题,这样大家都不用追究,二是编剧不想一部讲道德伦理的电视剧最后变成政治事件的重演。从前面的政治表演上看,可以排除前面一种可能。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最后宋思明的死确实很突兀,他的意外是编剧想避开官场的拷问,是不想惹不必要的麻烦吧。确实,故事讲到这一步,已经味同嚼蜡了,就想孙悟空大闹完天宫以后,《西游记》就已经结束了一样。编剧的良苦用心,却又畏首畏尾的做法让人着实有些倒胃口。
主题,结构,人物表演都堪称一流,就是这个结尾坏了整个印象。
也许那些每天在家靠电视剧打发时间的人不会介意这些,要过程有过程,要结果有结果。还有什么不满意,车祸,白血病似乎已经成为所有解决矛盾的法宝,大编剧们在矛盾激化无处转化的时候就会想到这些。刚开始的海萍因为留在大城市,苦苦支撑,因为有了孩子,没办法亲自带,又苦苦支撑,母子情经不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最终落到了房子,经济矛盾转化成夫妻矛盾,大家痛苦失望,无力解决的时候才出现了海萍,继而出现宋思明。所有矛盾转化后,权力,交钱矛盾又无处转化,最后是死亡——这一重大的人生课题就这样无奈的搬上舞台。
因为中国观众需要结果,不管是好是坏,大家都需要结果。上个世纪流行的大团圆,和和美美,妻贤子孝已经明显过时。大家看烦了,看腻了,审美疲劳了。于是编剧们又用悲剧结尾,赚取眼泪和同情,以留下深刻印象和大好口碑。这部电视剧充分迎合了大众口味,情色,权力,金钱,家庭,伦理,道德。几乎方方面面,只是换个角度,我会不会改掉结局呢?这部戏的主题是伦理,道德,家庭。若是将结局改成我希望看到的司法程序如何执行,难免会偏离主题,会让人注意力转移,那么最后又会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画蛇添足,得不偿失。所以思来想去,编剧这样的处理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从故事结构上看,编剧应该不是只为迎合大众而失去主体品位的人。
剧中人物分析:
剧中每个人其实都有典型意义。
苏淳:海萍老公。也很有典型意义。名牌大学毕业,工作安稳,胸无大志,幽默风趣,发不了财,要说穿衣吃饭是没问题了,但是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估计是困难。这大概也代表了许多家庭的现状吧。哪有那么多要追求事业成功的男性呢?哪有那么多李嘉诚呢?因为他追求的安逸和老婆的要求有很大出入,闹过别扭,吵过驾,甚至想过离婚。但磕磕碰碰中算过来,在被抓的日子里,还是结发夫妻最心疼自己。他们之间的矛盾是该责怪苏淳的安逸逍遥,还是该批评海萍的永不满足?都谁都不能对这样的矛盾妄加论断。什么叫人各有志,什么叫逼上梁山,大概就是如。这个人物形象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特点并不明显,大家可以在身边找到这样的人的影子,然后对他婉尔一笑,当他可有可无,并不会在心里扎根。而海萍、海藻的刻画跟他完全不一样。
海萍:名牌大学毕业,希望留在大城市,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一个爱自己的老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这是很多女人都希望拥有的,尽管实现梦想的道路还很遥远。但它最终还是实现了。只是她在作为姐姐,在规劝妹妹的时候,为什么总是那么反复?她对宋的态度是随事态发展而变化的。有时候默认,有时候极力反对,有时候又不管不顾,甚至有时候会很偏执。我认为这样处理人物很好,因为这就是现实,就像我们以前对破坏别人家庭的人都十分不理解,放着自己的幸福不要,非要走捷径。靠姿色,靠身体,得来的幸福是幸福吗?无所谓了,“笑贫不笑娼”,做这行的人都不在乎,别人还较什么劲呢?所以,海萍的态度是大多数人的态度,随着事态发展做除不同的反应。就像在请宋吃完饭以后说了一句“对海藻好点”。这不就是默认了吗?
海藻:辈受争议的形象。剧中将她刻画成我们想象中的“小三”。而是有苦衷,有难言之隐的清纯女孩子,一直到最后,编剧都不想将这个人物堕落下去,由此可见,社会的容忍度真的在提高。她在遇到宋之前,很多迹象表明,她会是姐姐的翻版。她原本“不想做人人唾弃的二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哪怕辛苦点也无所谓,能找到自己的天空。偏偏遇到宋,而且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这样的男人有谁会拒绝?有的时候,不是定力不够强,而是诱惑不够大。她的每一步走来,似乎没有是预先设计好的。这和现在年轻人只管今天,不顾明天的想法很是一致。这个女人的改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和小贝分手以后重新投入宋的怀抱以后形成的。关于血的问题,她用2秒的时间做出反应,没有争辩,说明她已经有了心机,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已经是彻彻底底为了取悦男人的情妇了。但编剧是好心,希望那双清澈的眼睛背后还会有幸福的希望。所以让她随Mark去了美国。
宋思明:某市高官。和所有中年男人一样,喜欢权力,善于交际。对于海藻是个意外,从剧中看,他的确是深深爱上了这个“小东西”,情不自禁,欲罢不能。但编剧却通过郭妈妈告诉大家不是这样。他喜欢的只是权力,以及权力下的欲望表现。在单位,在家里,都要俯首贴耳,唯有通过海藻,能体现其权力的象征。我认为这样的分析是很到位的。假如没有海藻,假如是海萍。大家觉得宋思明会爱上海萍吗?为什么不?那段被称为爱情的东西,只不过是权力光环下的一朵浪花,昙花一现,美不胜收却又不能自拔。宋思明这个人老谋深算,对一切都有把握,很自我,做事周全细密,在事业上是难得的好男人。人物并没有让大家觉得十分龌龊的行为和举动,相反,他在处理两个女人的问题上都体现了负责的态度。他不想让任何一方受到伤害,老婆是年老的拐杖,女儿是铁心的棉袄,情人是精神的享受。细细想来,这个男人无非是想早点刺激,并没有抛弃妻子的想法,或许是为了职位?不想落下不好的口碑影响仕途?从他对海藻肚子里的孩子的态度看,他该算个好人。从他在老婆提出离婚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明要白头偕老的眼神中看,他也算个好人,从他每年都能记得女儿的生日来看,他还算个好人。这样看来他的错误是都可以原谅的,这因为个人原来是个好人!唯一的不该,他太自私,占有欲太强,这和苏淳就不一样,苏淳知道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放弃——坚持需要力量,放弃也需要力量(电影《过界》台词)可是,这个世界上只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家不都在苦苦追求自己希望却又得不到的东西吗?有句话说,爱你等于爱自己。从宋思明身上可以充分体现,他爱自己的权力甚过爱海藻。爱海藻其实是爱手中的那点权力的外在表现。至于责任和爱无关,那是人格道德的外部体现。倘若他得知海藻有了身孕就给她一笔钱打发走,这样的事情陈世美做叫“无耻”,让读过很多书的宋思明再做哪就叫“跌份”了。编剧在这个细节上处理的相当好,人物形象相当饱满。
宋太太:和所有知道丈夫有外遇的女人一样,她的做法都在意料之中。就是因为这样,大家对这个人物似乎也有了一些同情。辛苦操持这个家半辈子,舍不得穿,舍不得用,到头来让其他女人分享胜利果实。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女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自己好点。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首先得让自己满意。她以为她的牺牲是约定俗成的,殊不知,她完全可以让自己过的更完美一些。美容?健身?哪样不是可以从头就开始做的?非要把自己弄的跟黄脸婆似的,连自己都不想照镜子,有意思吗?告诫所有女孩子:不要为了谁就改变自己,自己的追求永远比别人的施舍更有意义。即便结婚有了孩子,也要有自己的品位和风格。丈夫与时俱进,自己却江河日下,婚姻的天平会很快倒塌。
小贝:虽是个配角却不能不提。80后小资,独生子但懂得关心人,爱护女朋友,工作有上进心。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他都是广大女性心目中理想的白马王子。安排这个人物其实是想让大家忘记这个人物从而记住海藻。换句话说,编剧想通过小贝,刻画海藻。小贝和其他人物不一样的是,他没有那么多的棱角,像一个圆润的球,任你想象,供你赏玩。看着他拖着行李箱离开我们的视线的时候,我们最多为这个阳光男孩感到惋惜和不值。但是观众不会为他过多的担心。因为大家知道,这样的男孩子终究会有他的天使守护他。于是,他走了,就当他没来过——观众这样想,海藻也是这样想。
郭妈妈:剧中是智者的姿态出现,每次出现都有一番说教,与其说是老太太的教育,倒不如说是编剧想通过老太太的口揭示主题。
陈寺福:这个名字起的就很让人觉得倒胃口。他果然是个犯罪都没有潜质的人。宋点拨来点拨去,都不开化。很多事情都败在他的手中。在文学上好像有专门的术语,但是我一下想不起来,叫什么什么式人物。起源英国还是法国的。